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頭痛阿富汗戰爭成敗 厭戰悲觀情緒彌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2 09:16:10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自美軍士兵槍殺17名阿富汗平民後,有關阿富汗的越來越多的負面消息讓美國很頭痛。儘管美國政府對是否提前撤軍、阿富汗戰略如何完結避而不談,或含糊其辭,但“阿富汗戰爭無法打贏”的悲觀情緒正在美國國內彌漫。

  反戰情緒左右政治決策

  據中青報報道,美軍士兵槍殺阿富汗平民後,從總統奧巴馬道歉,到對受害家庭進行賠償,美國的反應速度不可謂不快。但是,傷害一旦造成,彌補起來就不那麼容易。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稱美國是“魔鬼”,阿富汗民眾更是群情激憤,要求美軍趁早“走人”。

  對奧巴馬以及美國政客而言,阿富汗的反美浪潮,也許遠不如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那麼重要。國內選民的壓倒性民意,關係到他們的政治前途,因此,也決定著他們將“順應民意”,調整甚至改變既定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3月26日由《紐約時報》和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開展的一次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阿富汗戰爭的支持率大幅下滑。69%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不應繼續阿富汗戰爭,這個比例遠高於4個月前的53%;68%的美國人認為,阿富汗戰爭進展情況糟糕,4個月前這個比例是42%;44%的美國人認為,美軍應比現行計劃更早撤離阿富汗,33%的人主張按照現行時間表推進,17%的人認為美軍應當繼續駐留阿富汗,直至當地安全形勢穩定。

  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出來澄清說,美國的阿富汗戰略和打擊“基地”組織的行動不會受民調的影響。但稍回顧一下歷史就能明白,民意對美國的外交和安全戰略是非常重要的——當年美軍厭戰、民眾反戰,對美國提前結束越戰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如何定義阿富汗戰爭成敗

  對於美國來說,如何定義這場戰爭的成敗,確實是個很頭痛的問題。就連奧巴馬自己,以及帕內塔、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等人,都從來沒有明確指出過阿富汗戰略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如果說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目標是打擊“基地”組織、清除“基地”頭目的話,那麼,美國持續11年的阿富汗戰爭勉強可以說已經完成了這一目標。“基地”總部及其分支在這11年中受到根本性打擊,包括本.拉登在內的主要“基地”頭目已被清除。如果是這樣,在去年5月1日美軍海豹突擊隊擊斃本.拉登的時候,美國已經大可以宣布“任務完成”。

  如果美國把阿富汗戰略的目標定得稍微高一些,比如消滅塔利班有生力量,防止其卷土重來;或者重建安全、穩定、繁榮的阿富汗,使其不再滑向“失敗深淵”、成為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又或是在阿富汗建立一個親美、民主、穩定的政權,那麼,美國的阿富汗戰略則遠未完成,甚至可以說是失敗了。

  奧巴馬的尷尬也許正在於此——一場由共和黨政府發起的戰爭,現在已經成為他的戰爭,而戰爭的目標呢,說低了不值,說高了難以完成。

  美國政界說不清戰爭目標,美國民眾更難以理解。民調顯示,55%以上的美國人都不明白,在本.拉登死了之後,美國還在阿富汗打什麼?而在2011年9月的一次民調中,還有50%的民眾“對美國的阿富汗戰略有較清晰的概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