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奧巴馬為競選新口號傷腦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6 12:17:15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美國共和黨總統提名戰參選人桑托勒姆周二突然退選,馬薩諸塞州前州長羅姆尼已基本鎖定黨候選人地位。分析家認為,桑托勒姆是在賓夕法尼亞州預選前夕發覺大勢已去,為免在老家連吃兩場敗仗(他在2006年競選賓州聯邦參議員連任時敗北)影響2016年參選總統的機會,而忍痛退選。

  據聯合早報報道,隨著奧巴馬和羅姆尼進入正面交鋒階段,總統之戰拉開了第二幕,並將在11月進入高潮。

  2008年,奧巴馬把握人心思變,憑借“Change We Can Believe In”(我們可以相信的變革)以及“Yes We Can”(是的,我們行)等口號激勵人心,贏得總統選舉。

  現在,謀求連任的他正為新口號大傷腦筋。

  新口號必須反映新現實,奧巴馬已不是華府局外人,老談變革那一套恐已行不通。

  競選口號:選戰的靈魂

  熱門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com注意到奧巴馬的助選團一年多來測試了一些口號,例如“Winning the Future”(贏得未來)、 “We Can't Wait”(我們不能再等了)、“An America Built to Last”(構建永恒的美國)、“A Fair Shot”(公平機會),但由於對手還不明朗和效果不佳無法定案。

  路透社指出助選團放出的氣球還包括“Greater Together”(精誠團結)和“We Don't Quit”(永不放棄)等。

  美國幅員廣大,總統選舉注重宣傳。候選人面臨的議題太多,無法一一向選民訴求,所以多數會以一句動聽口號作為選戰宣傳的主軸。

  有人形容競選口號是選戰的靈魂,是候選人施政綱領的高度濃縮,直接關係到政策能否被選民所接受和引起共鳴。

  《紐約時報》已故專欄作家薩菲爾(William Safire)博學多才、愛咬文嚼字,編過一部美國政治口號術語辭典。據他分析:“好的政治口號首先要做到押韵和有節奏感、或多或少要講究韵轍,念起來順口易記。偉大的政治口號未必具備這些條件,卻能觸動民眾的心弦、道出他們藏在心裡的郁結和怨憤、或者發掘出心靈深處的高尚情操。”(“Good slogans have rhyme, rhythm, or alliteration to make them memorable. Great slogans may have none of these, but touch a chord of memory, release pent-up hatreds, or stir men's better natures.”)

  簡潔有力的競選口號能迅速攫住選民的心,隨時能引發一場骨牌效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