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媒稱北約無法想象土耳其裝備解放軍紅旗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4 10:06:39  


 
  實際上,從公開消息分析土耳其的軍火來源,中國也不算是什麼“邊緣角色”。從1998年至今,中國已向這個橫跨歐亞的國度出口了估值約3億美元的軍火,涉及導彈、火炮等裝備。據外媒分析,中方此次積極推銷的紅旗-9導彈系統,兼具反飛機和反導功能,土耳其有望花更少的錢獲得與美歐產品近似的作戰能力,還有望獲得生產許可證——反觀參與這項競標的美國、以色列乃至俄羅斯供應商,都不肯作出類似承諾。

  關於中土武器技術合作,另一個可資參照的範例是火箭炮技術轉移。上世紀90年代,土耳其與美國就聯合生產M270火箭炮的談判破裂,華盛頓借人權問題限制向土售武。眼見獲得“美援”無望,安卡拉遂於1997年與中國簽署軍購合約,引進了24門“衛士”-1型302毫米火箭炮,另在土耳其組裝144門。稍後,在中方提供生產許可證後,土耳其又自主生產出TR-300型火箭炮(代號“風暴”),在歷次北約聯合演習中表現不俗。

  與此呼應,中土軍事人員交流也欣欣向榮。據美國媒體統計,自1985年以來,土耳其先後派出18個軍事代表團、共約200名代表訪問中國。與此同時,中國也派出14個軍事代表團訪土。根據中國官方媒體透露的情況,有大量中國學員(包括陸軍特種部隊、空軍飛行員和海軍陸戰隊官兵)曾在土耳其軍校進修,這對提高解放軍的訓練質量頗有幫助。

  土耳其軍界精英重視“向東看”

  中土兩軍可謂“不打不相識”。1950年11月底,5000名土耳其士兵加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與中國人民志願軍數度交手,其中包括殘酷的軍隅裡遭遇戰。到戰爭結束時,土軍傷亡人數達3277人,其中721人死亡,175人失蹤,234人被俘。當時,駐韓土軍司令塔辛.阿齊茲在描述中國軍人時表示,“那是一群彪悍而可怕的鬥士。”

  經過這場戰爭,土耳其徹底融入西方安全體系。1951年10月22日,土耳其被北約接納,次年2月18日成為北約正式成員,擔負起扼守黑海出口,防範蘇聯南翼攻勢的重任。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土耳其與北京的軍事關係開始解凍。儘管土方起初感覺中國人不如其他東亞國家“友好”,但經過溝通,反倒是被視為社會精英的軍方首先認可了中國同行。

  隨著中土兩國安全關係日益密切,北京開始尋求與安卡拉進行反恐合作,特別是共同遏制“東突”勢力的活動。1999年5月28日,土耳其陸軍副總參謀長訪華期間,與中國簽署《中土軍事訓練與合作協議》,被外界視為雙方邁出的實質性步伐。2000年2月14日,中土兩國簽署首份安全合作協議,強調嚴懲破壞領土完整的活動。據以色列《DEBKA情報周刊》披露,土耳其軍警監控“東突”分子在該國的活動,並向中方提供情報。更有消息稱,土耳其情報機關已打入一些“東突”組織內部,令激進分子互相懷疑,使其陷入被動。

  今天,土耳其的常備軍總數保持在50萬上下,在北約內僅次於美國,這樣的實力為其獨立決策提供了基礎。有一種觀點認為,土耳其雖然以歐洲國家自詡,但近年來屢屢遭到歐洲“主流社會”的排斥;隨著中國逐漸崛起,土耳其軍隊裡有不少“歐亞派”人士將中國視作歐盟乃至美國的潛在替代者,力促土耳其與這個東方大國之間進一步深化合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