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黃金大米試驗疑雲調查 中國學生成試驗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5 09:20:35  


湖南省疾控中心稱,選取了68名學生分組比較試驗,但不涉及轉基因食品。
  中評社北京9月5日電/8月31日,有網文稱,美國一專業網站刊登的論文透露,美國塔夫茨大學一科研機構2008年在湖南省一所小學進行過轉基因大米(黃金大米)人體試驗,該網文隨即在國內外引發強烈關注。

  人民網刊文稱,據了解到,8月1日,《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網站發表了一篇名為《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蔔素與油膠囊中的β-胡蘿蔔素對兒童補充維生素A同樣有效》的論文。

  論文稱,為了比較兒童攝入“黃金大米”、菠菜和β-胡蘿蔔素油膠囊對補充維生素A有何不同,美國塔夫茨大學、湖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浙江醫學科學院等工作機構的研究人員2008年共同在湖南省的一所小學進行試驗,針對的是6到8歲的健康的在校小學生。

  論文同時稱,研究所用材料——黃金大米和菠菜都是在美國生產、處理和蒸煮,然後冷藏運至中國實驗所在地加熱後供小學生食用。

  論文稱,所有的作者均審查了原稿。

  該論文共有7名作者。據了解,論文第一作者唐廣文(音)為美國塔夫茨大學研究員,論文第二作者胡餘明為中國湖南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第三作者蔭士安為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第四作者王茵為浙江醫學科學院研究人員。其他3位作者為傑拉德.戴羅爾、米切爾.格魯薩克、羅伯特.羅素。另據了解,所謂“黃金大米”是一種轉基因大米,因呈黃色而得名。

  疑問一:中方作者是否知曉論文內容?

  【調查】中方作者稱對黃金大米數據不知情或對論文不知情

  9月3日下午,在湖南省疾控中心的辦公大樓,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見到了胡餘明,他是論文的第二作者。胡餘明的精神狀態看起來很不好,因為論文署名一事,他幾乎在一夜間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我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胡餘明無奈地說。

  他對記者表示,對於該篇論文,他不知情,之前既沒有聽說與該篇論文相關的任何信息,也沒有看過論文的內容,更不知道為何自己的名字會出現在論文的作者之中。

  胡餘明說,論文中的試驗與自己參與過的實驗(即在湖南衡南縣江口中心小學做的實驗)完全不相符,“我們所參與的實驗是國家課題,課題結束後,所有資料都上交給了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對於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唐廣文,胡餘明表示,2008年的時候根本不認識,後來見過面,但與論文無關。

  第三作者蔭士安是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他9月4日給記者的聲明稱,“(我)對美方論文中涉及菠菜和β-胡蘿蔔素的實驗知情,對黃金大米數據不知情;我們的項目(即在湖南衡南縣江口中心小學做的實驗)在於植物性食物(如菠菜)中胡蘿蔔素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

  第四作者是浙江省醫學科學院保健食品研究所研究員王茵,9月4日上午和下午,記者兩次在辦公室採訪到她,她直接告訴記者,“我對論文不知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