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透視釣魚島背後的美軍亞太部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6 16:21:41  


 
  但從整體看,受精力和財力影響,美軍在亞太地區類似的“點質變”為數甚少,更多駐軍點主要還是流於建設設施、更新武器和強化訓練等單項內容,遠未達成一體聯動的“面質變”效應。

  具體到距釣魚島僅400餘公里的駐日美軍沖繩基地群,同樣具備這種特點。在歷次裁減中,沖繩“減兵”力度比其他地域稍大,不過絕未“傷筋動骨”。相比之下,其提升質量的努力則引人注目,且意圖均指向海空制勝作戰。

  “減兵”後駐沖繩美軍主要以空軍和部分海軍陸戰隊為主,數量並不突出,結構也不完善,質量上僅有少量兵器具有單個平台對抗優勢,其作戰設想僅限於進行中等規模以下戰事。

  防禦還是進攻

  冷戰剛結束的1992年,老布什政府強調美國必須堅持“針對不確定威脅預做準備”、“保持冷戰後獲取的戰略縱深”兩項基本原則。此後,歷屆美國政府長期貫徹這兩項戰略方針。

  這兩項方針本身包含著防禦和進攻的雙重內涵,實踐中兩者也很難區別。遵循這一邏輯,美軍的任何布局都難免是進攻和防禦並重,甚至是進攻和防禦混雜,即:可能在防禦態勢下首先強調軍事進攻部署,還可能以預防性防禦名義悍然實施進攻;同時,也可能在進攻態勢中高度重視防禦安排,更可能借先制進攻以達成長期防禦目的。

  正是借助這種攻與防的模糊性,美國以保持領導地位、應對不確定威脅為由,一直努力塑造一種被迫應對大國崛起威脅的所謂“防禦性”。將冷戰後美軍亞太部署與這兩項方針聯繫起來,就可以找出一條清晰軌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