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透視釣魚島背後的美軍亞太部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6 16:21:41  


 
  作為一個經濟持續低迷、即將在未來10年削減4870億美元國防支出的國家,美國的“戰略東移”是以在全球一些關鍵地區的“戰略收縮”為代價進行的,甚至在亞太地區部分區域也可能不得不實施選擇性戰略集中。這是奧巴馬政府面臨的與冷戰後歷屆美國政府均不相同的態勢,而與尼克松政府上台後面臨的形勢倒有幾分相似。

  然而,就像從尼克松直至裡根政府所表現出的對蘇由相對緩和到逐步強硬一樣,絕不能由此得出美國將在亞太地區實施全面戰略收縮的結論。這主要是因為,美國“重返亞太”在國家戰略上或許有防禦目的,但在軍事戰略上更趨向於展現進攻態勢,是企圖以軍事的進攻來服務和保證政治的防禦。

  讓美國頭痛的是,軍事進攻的條件從來都異常苛刻。未來,它面臨的不僅是國防預算的長期匱乏,更包括對手可能的強力反擊。無限制的進攻只會變成軍事冒險主義,甚至哪怕戰術上的進攻都可能換來戰略上的徹底失敗。

  可能兩頭不討巧

  根據美軍部署計劃,擬派駐在亞太地區的新型核動力航母、導彈防禦系統、“宙斯盾”驅逐艦、瀕海戰鬥艦、F-22A戰鬥機等,均為其武備庫中的最新最先進產品。

  但這種部署實中有虛,如當前美國東南亞駐軍就更多屬於“靈活性進入”性質,象徵性遠大於實戰性,這導致美軍的整體部署事實上沒有得到大幅改善,三大作戰中心的分布呈北面“近而多”、中間“重而密”、南面“輕而散”的失衡態勢。

  這種部署帶有很大心理宣傳的成分。就美軍自身來看,所謂的60%艦艇數量,實際也遠不及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50%甚至更少的比例。著眼於此,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任海泉中將曾在香格里拉會議上一針見血地指出:“看著是總體上增加了10%,原來是50%對50%,但是如果考慮他縮減的情況,那還是他所講的戰略平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