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19日,美日重新簽訂了《日美共同合作與安全保障條約》,日本地位被抬升至“同盟”,開始分擔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防務責任,兩國正式聯手對抗蘇聯。日本此時對自身的定位也逐漸明晰,由最初的被動依靠美國逐步向主動投靠美國轉變,甚至提出充當西太平洋的“反共防波堤”。上世紀80年代初進一步提出成為防止蘇聯向西太平洋擴張的“不沉的航空母艦”。
蘇聯解體後,日美同盟關係一度進入“漂流”狀態。但在上世紀90年代後半期,面對中國的迅速發展,兩國又一次找到了新的共同目標——遏制中國。1996年4月17日,美日簽訂《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明確日美同盟的新作用是共同保衛日本和應付日本周邊事態。
從日美同盟形成的歷史可以看出,這種同盟是建立在穩固的雙向需求基礎上,兩國屬於相互利用的共同體。而在當前的現實環境中,這種需求就更為強烈了。
從全球戰略環境來看,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大大削弱了美國對歐洲事務的主導權和控制權,迫使美國將戰略重心由歐洲轉向亞太地區。2011年,美國開始高調提出重返亞太戰略,其主導亞太、應對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日本正是這一重心轉移最佳的落腳點,美國需要日本助其順利完成新的戰略部署。
同時,日本面對的現實環境也需要穩固的日美同盟作其強大的後盾。除了與中國的釣魚島主權之爭,日本當前還面臨著日俄北方四島、日韓獨島等諸多主權爭端。僅憑一己之力,日本難以應對。正是有了美國這個“靠山”,日本才能以“自衛”為名不斷擴軍增容,在近年的島嶼問題處理上態度也日趨強硬。
曾在今年4月至7月擔任日本防衛大臣助理的日本帝京大學教授,也是自民黨國家戰略本部成員的志方俊之在其撰寫的《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一文中對日美同盟的地位和方式有著透徹的分析。他認為,“日本的國家安全保障應以日美安全保障為基石,日本應發展以美日防務合作為前提的自衛力量,追求美軍為矛、自衛隊為盾的責任分擔,認清駐日美軍起著維護亞太地區穩定與繁榮的作用,支援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前沿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