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衛星可實時跟蹤美航母指引導彈精確打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2 11:32:50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環球網綜合報道,日本時報網1月10日發文稱,來自新加坡的消息稱,中國最近開放其國內衛星導航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用於跨亞太地區的商業用途。此舉凸顯了中國獨立太空力量的崛起,正挑戰美、俄、歐洲以及日本的太空力量優勢。文章警告稱,相對偵察諸如航母等相對大型的、電子噪聲巨大的目標而言,中國的衛星日均偵察時間不會較美國差太多。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公認高精度的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以及由俄羅斯和歐洲開發的同樣基於衛星群的導航系統之餘,提供了“有待驗證”的第三種選擇。直到目前,該系統僅限制在中國軍方和政府間使用,其已擁有16顆導航衛星,並將於2020年以35顆的衛星數量而成為全球性的衛星導航系統。文章稱,中國僅在2000年首次利用該系統發射了航天器,此舉目的在於,確保在協調軍事行動、精確定位、以及民用方面擺脫依靠外國定位系統的局面。北京拒絕評論該系統與美國的GPS系統有衝突。

  北斗衛星系統的健全反映出中國發射用於軍事用途的衛星的增多,該系統可用於太空情報收集、監視、偵察、以及通訊。衛星攜帶有各種先進的傳感器,包括可透過雲層監測的合成孔徑雷達(SAR),以及在陸海雷達和無線傳輸的電子信號收集裝置等。

  文章指出,可靠的衛星通訊系統對於中國軍隊深入近海區域開展行動意義重大,可以在同日本的東海問題爭端以及同東南亞國家的南海問題爭端方面,增大中國對島嶼及海洋資源的話語權。據報道,為阻止美國或其他外部力量干預危機,中國已發展了反艦彈道導彈系統(ASBMs),該系統擁有數千公里的射程,極難攔截,可對航空母艦及其龐大的護衛艦造成直接威脅。

  合成孔徑雷達(SAR)傳感器利用微波傳導功能,可對海洋及陸地目標建立成像,並可全天侯晝夜運行,適合於在大範圍內探測船只、觀測其航跡,由此取得其航行速度、航行方向等信息。與中國開發反艦彈道導彈系統(ASBMs)、打造數百枚巡航導彈等遠程打擊能力一樣,中國的電子偵察衛星被設計成可在近地軌道實時對美航母群實施精確跟蹤及打擊,而諸如航空母艦的主要海面艦艇具有電磁、聲學、紅外熱成像以及雷達反射面等顯著特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