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國際時評:反恐戰爭淪為美國“雞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3 00:06:42  


美國總統奧巴馬(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11日,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於訪美期間與奧巴馬舉行會談,在雙方達成的協議中,美國急於脫身的心態可見一斑——美軍向阿富汗安全部隊開始移交作戰任務的期限由原定的今夏提前到今春;至於撤軍後的留駐人數,奧巴馬雖未明言,卻也暗示“非常有限”。

  新華社刊文稱,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美國政界和民眾的普遍態度。就在美阿首腦會晤的同一天,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正式邀請奧巴馬於下月12日發表國情咨文。在媒體預測和官方表態中,經濟、財政、移民改革、槍支管控都將在這篇演講中佔據重要篇幅,獨有反恐議題乏人問津。

  新世紀伊始,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發生不到1月,美國就以庇護本‧拉登為由對阿富汗塔利班發動了大規模軍事打擊,贏得多數美國民眾支持,也正式拉開反恐戰爭大幕。然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卻暴露了美國反恐戰爭的多重目的,不僅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也讓美國從此陷入資金與軍事泥潭。

  十年來,美國的反恐戰爭究竟有沒有達到目的?客觀地說,兩場戰爭確實沉重打擊了“基地”組織等恐怖勢力,但美國人也不無苦澀地發現,他們的付出與回報實在不成比例:一邊花錢如流水,軍費飆升,一邊前線軍人不斷遇襲,傷亡慘重,而恐怖威脅始終無法根除,甚至陷入“越反越恐”的窘境。

  不過,“反恐”在美遇冷的原因還不盡於此。對美國民眾而言,他們卻不得不繼續與賬單鬥爭,在經濟危機這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中,“債務”和“就業”兩大對手恐怕比本‧拉登更加兇險。對於即將開始第二任期的奧巴馬,需要為錢煩惱的事情更是堆積如山——年初剛在財政懸崖上玩了把“蹦極”,雖然最後警報解除,但接下來的提高債務上限問題同樣不好應付;要在亞太地區繼續推進“再平衡”戰略,人力物力財力,一樣也不能少。

  “既然美軍打擊‘基地’組織的行動已進入第12個年頭,我們應該問問自己,這場戰爭應當怎樣收場?”國防部總顧問約翰遜提出的問題或許正是奧巴馬心中所困。

  “我們最終將無法通過殺人或抓人的方式擺脫這場戰爭。”美國一位特種部隊指揮官這樣認為。12年時間,從對反恐戰爭的滿腔熱情,到視反恐如“雞肋”的苦澀冷漠,美國人態度的轉變意味深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