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空軍裝備為何集中爆發 被美國人逼出來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9 11:29:45  


2011年,中國第一種隱形戰鬥機殲-20首飛。
 
  王亞男認為,中國能如此迅速地推出新機型,也代表著身後的航空工業整體能力已經邁上新台階。2005年國產殲-10戰機的服役,曾被形容為“二十年磨一劍”。王亞男說,從建國初期直接進口米格-15戰鬥機,到後來仿制的殲-6、殲-7,中國航空工業此前一直沒有完整研製新飛機的經驗,也缺乏相應的設備和隊伍。因此殲-10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是一種自主研發的先進國產戰鬥機,更在於它在研製過程中建立起包括風洞測試、雷達設計、飛行控制軟件等一整套航空工業不可缺少的基礎能力,並獲得了獨立研製複雜裝備、完成系統集成的寶貴經驗。殲-10“磨劍二十年”積累的這些能力和經驗,為中國後續先進戰機的研製打通了“快車道”。 

  另一名軍事專家認為,最近接連亮相的新型裝備,顯示出中國航空工業在飛機整體設計、電子工業、飛行控制技術等各個領域的快速進步。他認為,隨著中國電子工業的高速發展,中國戰機航電領域的進步最為明顯,在航展上公開的國產戰機新型多功能顯示器曾多次讓西方驚訝。王亞男也認為,電子工業的進步使航電系統成為中國戰機與西方差距最小的領域,也是中國敢於宣稱“空警-2000”預警機性能領先美國E-3C預警機整整一代的重要保障。 

  王亞男認為,中國新型戰機面臨的下一個問題是如何從項目研製轉化為批量生產。西方的經驗證明,試驗機型在批量生產時往往還會做出各種改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某些設計並不適合批量生產。而目前中國亮相的多種新型戰機大都還處於研製階段,如何克服這些問題,涉及現代化工業的管理水平、研製與生產部門之間的溝通等諸多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