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泰國的軍費支出從1988年後呈下降趨勢。 |
中評社香港4月27日電(記者 廖梓達編譯報道)2013年,中國將安排7202億元人民幣(約1143億美元)作為國防軍費預算,比2012年增長了超過10%。這是中國國防預算連續25年兩位數增長,也意味著中國的國防軍費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同時,近年來中國在東海與日本、在南海與越南、菲律賓等鄰國之間的領海主權爭議有激化的趨勢,亞太地區的安全局勢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因此,中國的軍費預算長期受到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關注,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表示,中國軍事費增加已成為亞太地區共同的“憂患”。但是,日本《外交家》雜誌於當地時間25日發表題為“只是紙老虎:為何亞洲國家不怕中國?”的美國評論員文章,表達了不同意見,其主要內容如下:
亞洲局勢日趨緊張的趨勢已毋庸置疑。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朝鮮在進行導彈測試之餘,還以核武威脅美國;中國一邊與日本就釣魚島歸屬問題頻繁爭論,一邊還跟東南亞國家就南海一些人跡罕至的島礁屢屢交涉;同時,美國重返亞洲動作連連,地區軍事部署亦持續升溫。
但是,回看2012年數據,東亞及東南亞各國的軍事支出卻重回近25年甚至近50年低點(雖然1988年前的數據未必準確)。隨著中國在過去20年間的崛起,亞洲地區勢力已重新洗牌。雖然,現階段地區緊張局勢的長遠影響還無法明確,但是,在中國迅速崛起的同時,東亞及東南亞國家似乎也並沒有對應增強自身軍事實力。如果說這些地區真有一場軍備競賽的話,參賽者也只有中國一個。
文章稱,軍事開支除了反映一個國家對於自身所受威脅的認知,也體現這個國家如何預備近期和長期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在外部受敵時期,軍事要務將優先於社會和經濟服務等內部事務;而在相對和平時期,國家財力則更偏重於服務內部事務。衡量一個國家軍事支出的最佳方式是觀察它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因其直觀反映一個國家在軍事上的可能花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