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航母無用論”、“航母靶子論”等不斷冒出來,它們並非毫無道理。從大國的終極對抗手段來說,很可能的確是這樣。但國際政治充滿不同強度的摩擦和博弈,很多衝突不是一上來就“捅刀子”的。國家間除了低耗材的信息戰,以及戰略導彈甚至核威懾,航母力量仍占據著施展戰略威懾的大量空間。沒有航母,大國的戰略系統就有直覺都能發現的漏洞。
中國啟動航母國產化的時間在大國中是相對很晚的。連印度都走到我們的前面很說明問題。中國獲得了核武器技術、戰略導彈技術、核潛艇技術,但中國這些戰略力量的規模也都很有限,中國證明了自己的確是實行“戰略防禦”的國家。
但中國現有的戰略力量對維護國家安全利益逐漸捉襟見肘。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速度極快,國家商業利益面在世界範圍內跳躍式展開,世界大國和地區力量都在調整對待中國的策略。它們的依據是什麼?其中必包括對中國戰略力量的評估。
俄羅斯的核武器從未使用過,據說它們在老化、過時。但直到今天,龐大核武庫仍是俄羅斯國家力量的支柱。世界情報界都認為中國東風21D導彈已是打擊航母的可靠克星,但美國航母在敏感時刻到第一島鏈附近轉一圈,仍是有價值的行動。航母的力量是經過驗證的,而作為“航母克星”的東風21D還沒有。
中國建立可靠戰略威懾力的道路十分漫長,我們還需花很多錢,而且不能保障每一筆錢都用得非常準確。中國戰略威懾力的受益者是全體中國人民,包括中國的明星、中國的商人、中國的海外輸出勞工,以及在網上喊著“國家強弱與我無關”的任何人。
我們希望早日看到中國國產航母下水的那一天。我們相信那將不是“歷史性的一天”,它將是中國真正復興路上的普通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