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美邀常萬全訪核掩體“威懾”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6 09:10:54  


 
  有數據顯示,北美防空司令部擁有200多個由超大型或大、中型計算機組成的網絡和600多條專用通信線路,中心通過通信衛星、微波中繼線路和光纜等多種通信工具與外界交換信息。它能接收來自軍用衛星系統、民用衛星系統、空中預警網和地面預警網等各種探測、監測手段提供的數據;還通過有備份的、強生存力的熱線與五角大樓、白宮、美國戰略司令部、加拿大武裝力量司令部以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美國主要軍事基地保持密切聯繫。

  鋼筋混凝土核掩體“固若金湯”

  宋忠平說,整座大山已被“掏空”,建有15座高樓。整個北美防空司令部都由30毫米厚的鋼板拼焊而成,底部由近百枚大型彈簧支起,以便於承受住天然地震或遭到核攻擊時的強烈震動。頂部和四周都被厚達數百米的花崗岩包圍,形成了堅不可摧的掩體。通往外界的大門厚達2米、由鋼筋混凝土制成,一旦關閉後則“與世隔絕”,可在受到核打擊時抵禦強大的衝擊波、核輻射等的毀傷,可謂固若金湯。

  在普通人看來神秘的“核掩體”是什麼設施?宋忠平解釋說,“核掩體”,顧名思義,就是能夠抵擋核武器爆炸的地下掩體。此類掩體一般用於保護重要的軍事目標,比如核彈地下發射井、重要的軍事指揮控制中心。這類掩體要求具備在核爆炸後能長時間維持掩體內的人員和設備工作的基礎能力,就算與外界隔絕依舊能維持數月工作。

  宋忠平稱,在冷戰期間,包括前蘇聯、美國、英國、法國、中國等國家都有大量的軍用核掩體。這些國家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就是隱藏在加固後的核掩體內,美國的“民兵—3”和“和平衛士”洲際導彈亦在核掩體的保護之下,前蘇聯及如今的俄羅斯更是有數量眾多的核掩體,包括核導彈、戰略轟炸機、核潛艇等都盡數隱藏在冷戰時期打造的核掩體內。

  也許很多人認為“核掩體”距離自己的生活很遠。然而,在很多國家,核掩體已經成為居民“安居樂業”的保障。除了大量的軍用核掩體之外,多國在冷戰時期建立了大量民用核掩體,如冷戰時期的瑞士就建立了覆蓋廣泛的民用核掩體網絡,不僅政府、學校等公共部門建有核掩體,而且該國的建築法規規定,1978年之後的民用建築必須建有能夠抵禦700米之內12萬噸級的核爆炸衝擊的核掩體。北歐國家芬蘭和挪威等也有類似的民用核掩體建設工程。

  “常萬全訪問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就是典型的預警及指揮控制核掩體。”宋忠平說,這座核掩體位於夏延山山體上,該山體全部由堅硬的花崗岩組成,本身就形成了一道堅固的天然屏障。

  此外,夏延山核掩體常年儲存有充足的“乾淨不被沾染”的空氣、食物和水,即使在與外界完全隔絕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近千人一個月所需要的給養,目的就是即使在遭受核打擊的情況下,也能夠執行核反擊任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