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兵器知識:從戰鬥機性能評國家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8 09:34:36  



  記:通常,數學應用水準在火控軟體上起重要作用。那麼原東歐國家如波蘭、羅馬尼亞等數學水準都很高,但它們的火控雷達軟體水準高麼?

  張:數學只是一個理論化的工具。火控雷達要採用什麼樣的數學模型,要怎樣處理信號和資料,還要大量工程實踐。如雷達的海上雜波和陸地雜波都是怎麼樣的,怎麼對抗干擾,怎麼分選目標等都要大量實驗。解決方案也靠大量實驗,這樣才能總結出實際上好用的演算法。

  記:您談到很多技術和工程之間的關係,那麼它們如何區分?

  張:技術是相對理論化的,包括概念、原理、理論、效應等。但我怎麼把這個技術用到一個型號中並達成我的目標,這是工程。也可以把工程看成技術開發的最高級階段,美國和英國的技術成熟度評價標準就包括了這整個過程。

  光有技術還不行。搞成一種裝備需要解決許多工程問題。不同戰鬥機可能技術相似,但不能簡單定義為互相模仿抄襲,根本原因就是工程。工程需要結合技術和實際需求,也就是說,要看我最後要的是什麼東西是什麼性能,然後再看我該用什麼技術,怎麼去實現。所以你要說“紅旗”一2是仿製“薩姆"--2還可以,但你不能簡單地看到兩個外形有點相似的武器裝備,就是誰抄誰的,這往往是說不通的.因為需求和工程實際的差別有可能都很大,怎麼抄?

  拿F一22和蘇一37來講,兩者都有推力向量,但F一22的推力向量是和全機一體化設計的,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敏捷性全都有考慮,蘇一37是後來加的,至多考慮到超機動和敏捷性,這在工程上就會很不一樣。蘇一37的推力向量如果與氣動性能有了衝突,該怎麼解決?控制與飛行載荷怎麼分配?這不是二元矩形還是軸對稱噴管的技術問題,這是工程問題。如果以後其他國家搞了軸對稱推力向量,可能有人要用蘇一37的模擬,但如果我在新機設計時就考慮了隱身、氣動的影響,和蘇一37又怎麼能一樣?技術上很多東西可以從公開的論文中看到,而工程的東西不容易看出來。就算兩個都是五代機,都用二元噴管,但實際的控制律可能完全不同。比如我這個考慮在60度迎角的時候推力向量往下轉一個角度,把機頭壓住,然後再依靠平尾低頭或滾轉:而另外一個在這時根本不用推力向量,就用平尾加上其他操縱面綜合控制,推力向量仍然用來提高俯仰敏捷性,這在工程上就是不同的東西。怎麼把技術表現出來,怎麼用,這都是工程上的事。再如,綜合式-航電系統是一門技術,但你把美、俄、法、中等國的綜合航電系統構架圖拿來,它們的思路和解決方案都不一樣,就是第三代戰鬥機的聯合式航電,F/A一18和F一16的構架區別也是很大的。

  記:系統和工程之間怎麼區分?

  張:對於單一的飛機來說,系統也是工程的一部分。只是說工程可以針對具體的一項技術、一個部件;當你站在一個功能模組,一個子系統的角度,去考慮工程實現時.就需要考慮它們內部組成之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系統。比如雷達的波束掃描怎麼實現,這是工程,但不叫系統。什麼是系統?我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技術水準比別人差點,但我可搞個好的電子戰系統,用無源雷達和雷達告警接收機甚至有源對消來和別人對抗,我兩個東西結合起來就可能比你強,這就是從系統的角度來談工程。nextpage>
  記:您以前提過“有所為有所不為”已行不通了,是否針對這方面來講的?

  張:是的。因為現在講裝備體系,講網路中心戰。你要是看到美國搞了一個什麼體系,但只從中挑你認為有用的,而看到哪部分太貴太難搞了不想用,這是不行的。你知道缺了這部分會有什麼影響?所以以後,你如果還主要靠跟蹤跟進.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可以,但你必須首先構建自己的體系和網路,要明白這個系統是怎麼整體運作的。以前工程層面的內容被包在飛機裏面,不易看到,只能看到是用了什麼技術。但實現網路中心戰後,以前深藏的工程上的東西浮到表面上來了。這個體系搭建的思路是什麼樣,怎麼協同和指揮控制,2架和4架編隊作戰運用有什麼不同,這都是系統工程解決思路的表現。

  記:最後談點題外話。對於“陣風”和“颱風”的水準比較,很多人認為“颱風”遠遠勝出,您如何看?

  張:在空戰上,“颱風”的平臺更好,超音速飛行能力和超音速機動性更好。但航電技術上,“陣風”在歐洲首屈一指。

  記:我怎麼感覺正相反,“陣風”的氣動外形給人的直覺就非常自然,動感很足,“颱風”的外形始終感覺不順。

  張:達索總裁的那句話也許沒錯,但至少不能倒過來說,外形不好的氣動就一定不好。而且“陣風”推重比處劣勢。

  記:似乎法國人不願在動力上追求極限,這在汽車工業也有體現。法國的雷諾、標緻、雪鐵龍至今沒有量產的3.0以上的汽油機,和動輒V10、V12的奔馳寶馬大眾相比,法國的發動機始終是弱項,它似乎總願意靠底盤和操控上的優勢以小博大,來和後者競爭。另外法國在人機工程上想法總很獨到。

  張:是這樣。“陣風”的顯示器佈局就很獨到。F一22是一平六下,其實這麼多顯示器未必好。F一35是兩大下,比F一22的資訊顯示要集中很多,但它的平顯等於做到頭盔裏了,當飛行員轉頭、視線離開正前方時仍能看到即時資訊,這是世界一絕。“颱風”和“陣風”的都是一平三下,前者沒什麼特色,“陣風”的則是中間的下顯是;隹直的,就是聚焦到無窮遠,因此在來回觀察平顯和下顯時,眼睛不易疲勞,飛行員對這點評價很高。這是除F一35外的世界另一絕。另外,“陣風”的綜合電子戰系統也很好。(作客專家:張洋 來源:《兵器知識》雜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