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8日電/解放軍報報道,初秋時節,西北某地,硝烟彌漫。突然,一道强光穿雲破霧,3枚“毒氣彈”落在“紅軍”某待機地域。“迅速前出偵毒!”只見蘭州軍區某防化團二連10多輛新型防化偵察、洗消裝備車疾如閃電般駛入“沾染區”,行進間完成了信息化條件下實毒偵檢、洗消、除瘴任務……
人才培養與裝備轉型同步
3年前,一批新型防化偵察車、淋浴車、洗消車相繼開進連隊,二連官兵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新裝備列裝不久,二連就在防化演練中掉了“鏈子”。被譽爲“偵毒高手”的一位二級士官,由于操作新型偵毒系統有誤,結果偵毒、判毒延誤,致使連隊兵敗演練場。
“軟肋最怕對手擊,短板要靠自己補。”在訓練轉變中,二連提出人才培養與裝備轉型同步的思路,連隊《信息化人才建設三年規劃》應運而生,圍繞駕馭新裝備的育才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了。他們按照“梯次培養、超前儲備”的原則,辦起計算機、高科技知識等6個培訓班;自籌資金建起集網上訓練、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局域網;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等方法,定期邀請軍隊院校專家爲官兵輔導授課,先後選派30多名官兵到裝備生産廠家進行新裝備技能培訓。
“駕馭新裝備,幹部打頭陣!”在戰士期待的目光中,連隊幹部組成了新裝備“示範班”。那些日子里,連隊幹部整天泡在訓練場,在冰天雪地反複試驗檢測,采集新裝備訓練數據。3個月下來,他們編寫出50多萬字的新型偵察、淋浴、洗消裝備操作規範,成爲連隊第一批駕馭新裝備的“行家里手”,也爲連隊新裝備訓練趟出了路子。
人才脫穎而出,使新裝備訓練如虎添翼。某新型偵毒器訓練沒有教材,士官常學義帶領3名偵察班長協力攻關,摸索總結出運用偵毒器准確快速偵毒要訣,團里推廣了他們的訓練方法。去年,常學義榮獲蘭州軍區“首届士官人才獎”。大學生幹部胡昆潜心研究防化模擬訓練問題,先後制作了12部教學片,其中《某新型偵毒器》、《射綫指示儀》被總參評爲二等獎,幷在全軍防化兵部隊推廣。在蘭州軍區“崗位練兵”比武中,二連一舉奪得4金1銀,名列軍區防化兵部隊第一名。
平時訓練與實戰需要合拍
二連官兵至今難忘3年前那次演練:“尖刀班”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染毒道路實施作業時,3名偵察員由于穿戴防護器材不嚴密,造成毒劑沾染而“中毒”。
沉痛的教訓讓該連官兵明白一個道理:訓練場上“出人意料”越多,戰場上“意想不到”就越少。爲此,連隊將平時訓練與實戰需要對接,縮短校場與戰場的距離,從難從嚴礪精兵。
穿戴防護器材是防化兵的基本功,也是平時訓練易疏忽的課目。連隊在施放刺激性氣體的室內,組織官兵練習穿戴防護器材。起初,部分官兵訓練時被熏得直打噴嚏。“平時訓練不過硬,戰時怎能打得贏?”經過反複訓練,官兵們總結出穿戴防護器材的新訓法,使穿戴時間减少了一半。
加快訓練轉變,首先要向科學組訓要戰鬥力。近年來,二連每年隨團隊挺進海拔3500米的高原進行適應性訓練。他們依托高原惡劣自然環境,組織官兵進行以實地、實裝、實毒、實消爲內容的强化訓練,不斷提高連隊信息化條件下防化綜合保障能力。
隨著我軍職能的拓展,二連加大了執行多樣化任務的訓練。他們根據爲地方排毒搶險任務增多的實際,制訂了平時搶險與實戰需要結合的應急方案,把每次搶險行動當作臨戰應急訓練,收到了既爲地方解難又提高自身戰鬥力的雙重功效。一次,連隊受命參加駐地某倉庫不明毒劑銷毀任務。士官張濤第一個進入毒區作業,准確判定了毒劑種類。連隊防化分隊迅速進入危險區,順利實施了毒劑銷毀,贏得軍地領導高度贊揚。
改革創新與苦練技能幷舉
實毒偵檢,是一項高危險的訓練課目,班長常學義建議:在准確測定多種毒劑特征及數據基礎上,用老鼠、青蛙、蛇等動物做實體實驗,以降低人員實毒偵檢時非戰鬥减員。
一場訓練改革在戈壁深處拉開序幕。連隊組織官兵冒著40攝氏度高溫,穿戴全密閉防護器材進行實毒偵檢測試;將不同類型的毒劑分別沾染在石頭、植被等不同物體上,讓官兵觀察其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狀態。天道酬勤。連隊總結出“一觀察、二判斷、三對比、四偵檢、五取樣、六定論”的實毒偵檢口訣,不僅使實毒偵檢准確率大幅提高,而且减少了因實毒偵檢訓練操作不當造成中毒的發生,這一訓法被上級推廣幷寫入《防化兵軍事訓練大綱》。
隨著訓練轉變不斷深入,連隊把制約訓練質量提高的難題梳理出來,集中力量一項項攻關。高原高寒地區毒劑揮發度低,偵毒管不易觀毒判毒和偵檢,二連官兵迎難而上。他們成立“高原高寒毒劑快速偵檢”攻關小組,圍繞測試不同毒劑在高原高寒條件下凝固狀態和染毒征候,經過上百次論證測試,研制出6項革新成果,有效地解决了這一訓練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