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大型氣墊登陸艇性能評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5 10:44:49  


 
  長期以來,海軍一直使用中、小型坦克登陸艦,采用直接抵灘的方式遂行登陸任務。例如海軍裝備的079型坦克登陸艦和072系列坦克登陸艦。072型坦克登陸艦是受美軍“20節登陸艦隊”計劃的影響出現的,航速從早期登陸艦的不足15節提高到20節以上。航速的提升明顯减少了登陸艦隊的航渡時間,登陸艦能與護航艦艇一起進行機動,大大提高了艦隊的協調能力。但是,072型坦克登陸艦繼續采用直接抵灘登陸的方式,不僅適宜抵灘岸段少,而且從沖擊到抵灘的全程都在岸防火力的威脅下,重裝備安全、迅速上陸的難題依然是提高中國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能力的一大障礙。

  上世紀90年代中開始,在海軍舉行的大型登陸演習中,072型登陸艦搭載的一種小型氣墊登陸艇頻頻亮相。這種724型氣墊登陸艇只能搭載人員,而且數量只有一個班(10人左右)。這樣的裝載能力在實戰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是很值得懷疑的。比較合理的推斷是,這種小艇主要用來替代大型氣墊登陸艇進行訓練,因爲中國軍費一向處于偏低水平,難以支持大型裝備的消耗。

  從一張類似LCAC的編隊照片中,可以爲這種觀點找到支持。顯然,中國海軍的主力氣墊登陸艇應該由另外一種大型艇充任。

  新型氣墊登陸艇

  很快這個推斷就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在一次海事展覽中,江南造船廠展出了一艘大型兩栖船塢登陸艦的模型,在該模型的塢艙里,擺放著4艘類似于LCAC的氣墊登陸艇模型。按照慣例,在一種國産裝備正式出現之前,首先會透露其模型,顯然中國的科研人員正在進行他們的美國同行在上世紀70年代末已經開始的工作。

  大型兩栖船塢登陸艦很快就出現在了江南造船廠的船塢中。2007年末,該艦完成試航,交付海軍使用,被命名爲“昆侖山”號。巍巍昆侖在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用“昆侖山”來命名新一代大型兩栖船塢登陸艦的首艦,表明軍方對新型登陸艦的强大戰鬥力及由此帶來的中國海軍陸戰隊登陸戰術的革命性改變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2007年12月底,網絡上忽然流傳出幾幅江南造船廠的照片,顯示了一艘未完工的新型氣墊登陸艇正被吊裝到一艘駁船上。顯然,這就是“昆侖山”及其姊妹艦將要携帶的新型裝備。

  從外觀來看,新型氣墊登陸艇的結構布局跟美軍LCAC基本一致,可以認爲其擔任的任務跟LCAC也是相當的。新型氣墊登陸艇同樣采用開放式的甲板結構,主裝載甲板兩側是機艙/駕駛艙,除駕駛艙的位置在左舷前端之外,其餘布置與LCAC完全一致。從機艙位置防水帆布的包扎方式可以看出,每側機艙安裝有兩台主機,一台通過傳動軸驅動艇尾的導管式空氣推進螺旋槳,另一台通過傳動軸驅動風扇艙里的墊升風扇。主機的軸系與艇的縱軸平行,這意味著主機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不能采用LCAC上的橫置發動機結構以减小機艙體積。

  在細節上,新型氣墊登陸艇跟LCAC有一些不同。首先,首推力噴管的大小和安裝位置不一樣。新型氣墊登陸艇的首推力噴管直徑較小,而且回轉軸向舷外傾斜。這意味著新型氣墊登陸艇的墊升風扇風壓較高,只需要較小的噴管口徑就可以獲得足够的推力,而墊升風壓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新型氣墊登陸艇的適航性。台灣海峽是出名的風急浪高的海區,顯然新型氣墊登陸艇的性能針對海峽環境進行了優化。同時,向外傾斜的回轉軸使得首推力噴管在回轉調節時,可以更迅速的提供較大的橫傾力矩,在海况較高時能够更好的减小橫搖、穩定艇身。

  其次,新型氣墊登陸艇的裝載甲板基本上是一個寬度不變的長方形,跟LCAC的裝載甲板面積相去甚遠。這個主要還足因爲國産發動機水平一直較低,機艙沒辦法做得那麽緊凑,也就損失了大量的可用甲板面積。但是從實際應用考慮,新型氣墊登陸艇也不需要象LCAC那麽寬敞的裝載甲板。LCAC寬大的甲板很大程度上足爲了裝載輕型車輛而設置的,中國海軍陸戰隊對新型氣墊登陸艇最緊迫的需求,是用來運輸主戰坦克等重型裝備登陸。這些重型裝備實際占用的甲板面積是比較有限的,只要拿下登陸場,其他輕型裝備、輔助車輛可以由坦克登陸艦直接送上灘頭。以美軍的財大氣粗也只能養得起91艘 LCAC,中國新型氣墊登陸艇的裝備數量只會更少,如果爲次要的要求來追求完美,勢必會造成研制進度的延誤和造價的進一步上升。在重要裝備應該立足國內的前提下,新型氣墊登陸艇的性能够用就好。

  性能參數猜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