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揭秘俄軍猛禽斯基真面目:機動性高於F22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31 10:26:04  


 
  在2007年的俄羅斯航展前夕,蘇霍伊設計局對外公布了PAK FA計劃T-50飛機方案三面圖同時還給出TF一22三面圖進行比較。從中可以看出。與F-22外形類似,T-50采用帶尾翼的邊條翼正常布局。并具有以下突出特點:

  1,翼身融合。從機身到機翼的平滑過渡,可增大飛機內部容積。因而能容納更多的燃油和為內置武器創造條件。這種布局能減小機翼與機身的氣動幹擾而降低超聲速阻力,其形成的升力面積增加飛機升力。 

  2,機身的最大相對橫截面積(機身最大橫截面積與機翼面積的比值)與F-22相當,為6.5%左右。低於第三代戰鬥機的8%左右。由於飛機的超聲速波阻隨機身最大橫截面積的增大而增加,這個比值顯然可降低超聲速阻力。

  3。采用小展弦比、前緣較大後掠角、後緣前掠的機翼形狀,據估算其展弦比接近2.3,與F一22的2.36相當,前緣後掠角約53度,而F-22的為42度。因此可推測T-50有較小的機翼超聲速阻力。

  4,大迎角時利用邊條的脫體渦在機翼上表面一定範圍產生的吸力,提高飛機的最大升力系數,并因邊條能降低機翼相對厚度和減小機翼有效展弦比,可減小超聲速阻力。

  5.武器內置。減小飛機阻力和提高隱身能力。此前的蘇一47驗證機的機身下表面就發現有4:75米×1.0米的大艙門設計,作為T-50的前期技術驗證機,足以證明T-50也采用內置武器技術。

  6,采用軸對稱矢量噴管在過失速時進行推力矢量控制,比F一22的二元矢量噴管結構簡單重量輕,并具有更好的操縱性能。

  7,第三代和第四代戰鬥機在飛行中采用前緣和/或後緣襟翼(機動襟翼)隨迎角和馬赫數數自動調節偏度。形成不同的機翼彎度,以減小飛機亞聲速機動飛行時的誘導阻力和增大升力。對於正常布局飛機,後緣襟翼作為機動襟翼的效果遠低於前緣襟翼,而且蘇霍伊設計局在設計蘇-27時,有過因不采用前緣襟翼達不到機動性指標要求的嚴重教訓,但在T-50的三面圖上只看到後緣襟副翼,而無前緣襟翼。可能是采用了智能結構,用連續光滑彎曲的無鉸接前緣代替前緣襟翼,這不但起到了襟翼的增升減阻作用,而且由於無襟翼和機翼間的縫隙,可提高隱身能力。

  8,為滿足隱身要求。在外形上采用前機身側面傾斜、機翼遮擋雙斜切進氣口和簡單進氣道、各翼面前後緣相互平行、傾斜配置雙垂尾等措施。據報道,俄羅斯正在加緊研究用飛機上裝的電子槍射出正負離子,在飛機周圍形成等離子體,用於吸收雷達波能量來提高隱身能力,這種已經流傳了多年的隱身技術有可能在PAK FA上變為現實。

  正如F-22所證明的那樣,T-50采用正常氣動布局,可以保證在超聲速狀態達到高升阻比,在亞聲速狀態獲得高升力特性,能够穩定的飛行到過失速迎角60度,并在整個迎角和速度範圍內保證飛行安全。因氣動布局設計兼顧了隱身需求,可以取得良好的外形隱身效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