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機載雷達可探測上百公裡 世界先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2 11:56:41  


 
  初秋時節,塞外空軍某航空兵師實施多機種對抗演練。

  “有了這寶貝,千裡之外的戰機‘健康’狀態一清二楚!”質控室裡,該師“夏北浩機務大隊”大隊長陳叔偉手持著PMA(便攜式維修支持系統)對記者說。

  上世紀60年代初,這個師的機械師夏北浩在維護二代戰機時探索總結出的飛機維護經驗被稱為“夏北浩檢查法”,在一代代機務官兵中口口相傳。

  如今,第三代戰機落戶大江南北,“夏北浩”的傳人們發現傳統的耳聽、手摸、眼看等檢查手段已遠遠不能適應新裝備的需求。著眼未來戰場,空軍積極探索信息化條件下的新型維修保障模式。

  機場奔湧信息流,戰鷹保障“大提速”。記者從空軍裝備部門獲悉,空軍如今初步建成了聯通空軍、軍區空軍、航空兵師裝備部、航空兵團機務大隊以及維修保障一綫的裝備保障網絡系統,年內所有裝備三代戰機的部隊將實現維修信息化,航空兵部隊的裝備維修保障正跨向“數字時代”。

  在該師保障現場,記者看到,PMA被配備到每架戰機維修機組,實時收集維修一綫的數據信息。窗明幾淨的質量控制室裡,10餘台計算機一字排開,身穿白大褂的機務人員正緊張地對采集到的戰機信息進行分析。

  他們給每架飛機都建立了詳細的“電子履歷本”,一旦戰機某部位的健康指數超出了允許變化範圍,機務人員就能很快判斷出戰鷹的“病因”,第一時間把故障隱患消除在地面。大隊長陳叔偉對記者說:“憑借先進的故障分析預測系統,我們已經把100多起某型系統發動機故障消除在地面,避免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信息化手段成倍提高了空軍裝備保障效益。據空軍裝備部魏鋼部長介紹,截至9月底,機務部門今年已安全保障飛行數十萬小時,飛機完好率比去年同期提高5.4%,保障空軍部隊圓滿完成戰備訓練和抗雨雪冰凍災害、抗震救災、抗洪搶險、奧運安保等重大任務。(來源:解放軍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