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戰機採用新技術 使忘放起落架現象絕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2 09:08:04  


 
  這在劉佩春30多年的草根科研中,算是比較有“分量”的一項成果。他近百項科研成果和技術革新,獲全軍科技成果獎的只有5項,有的甚至在上級機關都立不了項,但就是這些草根成果,全部成為部隊戰鬥力提高和飛行安全的保障。

  劉佩春35年的機務保障生涯見證了某型戰機自服役始叱咤海天的崢嶸歲月。如今,該型戰機已步入耄耋之年,“老年病”多了起來。劉佩春仍然秉承預防為主的科研思想,從技術上把該型機的設計缺陷和飛行中的安全風險降到最低。為解決該型機減速傘自拋問題,經過論證,劉佩春對傘艙進行改裝,將傳動杆置於定位槽內,從源頭切斷了傳動杆的“自選動作”。改裝後的第三天,兄弟部隊一架戰機因減速傘自拋,發生了一起一等事故。以前夜航訓練,因航行燈可視範圍窄及燈泡容易燒壞等原因,飛行中易出現兩機危險接近狀況,加之駐地旅遊包機過往頻繁,空中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劉佩春經反覆論證,在不增加任何線路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將冷光源嫁接到戰機上。現在,夜空暢游,不論上下左右,飛行員從哪個角度都能清楚地分辨出自己的僚機。這些年來,劉佩春解決了近百項設計和訓練中的問題。一名專家深有感觸地說,如果廠家重新設計該型戰機,把劉佩春的這些科研成果全部融進設計,該型機可成為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的新型戰機。

  人才培養向機務一線輸送 

  什麼是人才?機務人才具備什麼素質?劉佩春想起自己當戰士時的一件事:飛行前機務檢查,一名新分到部隊的機械師不小心把一個螺帽弄掉了,事後也沒報告。幸虧大隊複檢時,才知有個螺帽掉進機艙。部隊為找到這個螺帽,折騰了一個晚上才找到,事後這名機械師受到記過處分。

  對此,剛剛入伍的劉佩春怎麼也想不通。中隊領導告訴他:“一個小螺帽平時不起眼,但它如果掉在飛機上,就有可能會順著放氣帶進入發動機,將發動機打壞,導致嚴重飛行事故。”此話被劉佩春牢記在心,並成為他培養弟子的寶典。

  裝備部高級工程師臧愛民,就是劉佩春一手培養起來的當時海軍最年輕的高工。小臧是經地方高考、海軍部隊培養的第一批機務高材生。當初,小臧扎實的理論功底和靈活的頭腦引起了劉佩春的注意,但他實踐能力不強、眼高手低的不足讓劉佩春眉頭緊鎖。

  此時,劉佩春正在攻克某型空管應答機故障頻繁的問題,為讓更多年輕人在科研前沿得到鍛煉,劉佩春主動在部黨委會上提出,讓正在修理廠擔任無線電主任的小臧參與這項研究。有人非議,小臧業務水平可以,但工作有時急躁,還不能勝任。最後,在劉佩春堅持下,臧愛民很快用成績說服了大家:先後攻克了10多項科研課題,如今成為海軍最年輕的高級工程師。

  2002年,基地迎來首批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的地方大學生幹部。為解決機務幹部嚴重不足問題,基地黨委對這批地方大學才俊的培養高度重視,劉佩春再次擔當重任。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劉佩春發現這幫年輕人思想活躍、理論扎實,但他們排故時盲目,上機就拆,拆來拆去,故障依舊,幾次差點釀成事故。看到這點,劉佩春授課時重點告訴他們首先要掌握故障的現象,其次根據故障現象分析產生故障的原因。這就是劉佩春所總結的“劉氏排故法”,簡言之:總體觀察,局部分析,先易後難,由簡到繁。這一點撥,使這批地方大學生幹部排故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並迅速成長為機務一線的排故能手和科研骨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