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搶占電磁空間 中國空軍電子戰能力評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2 10:28:04  


1965年12月22日,最早的反輻射攻擊機——F-100F 58-1226 野鼬鼠在作戰中首開摧毀薩姆導彈之紀錄。
  與航空兵發展同步,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提高,地面防空系統的作戰性能也不斷提高,已形成覆蓋高低空、遠近程的全空域防空導彈體系。中國空軍在未來戰爭中要對敵國實施大規模空中打擊,首先必須具備較強的電子戰能力,壓制敵軍的防空體系。電子戰役可分為電子偵察、電子干擾、硬殺傷三個方面,對敵方雷達及通訊設施進行識別、定位、干擾和使用反輻射導彈予以摧毀。下面我們將對中國空軍現有的電子戰能力進行一次全面梳理。

  電子戰的概念

  現代防空系統是一個包括預警機、先進作戰飛機、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綜合通信及指揮自動化系統在內的綜合性系統,具備覆蓋範圍大、作戰距離遠、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形成了從高空到低空、從遠到近的全方位的火力體系。隨著電子工業的進步,作為這個火力體系的主要探測手段——雷達,也有較大的發展,信號頻譜加寬、工作體制多樣,抗干擾和反偵測能力比起二戰期間有了質的飛躍。與此同時,現代防空系統的雷達採用多種載體的立體布局,形成了較高的布署密度。有關研究指出,一架在戰場上空飛行的飛行可能會受到地面或空中數十部雷達的探測,進攻方的電子偵察設備每秒可以接收上百萬個雷達脈衝,如此複雜的電磁環境,不要說進行相應的干擾,就是識別、分辨敵方的防空威脅都非常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戰術飛機憑借單純低空突防或者自身攜帶無線電干擾設備,已經無法滿足“對地攻擊”作戰的要求,必須借助完善的電子戰系統掩護才能有效等執行任務。所以,從冷戰期間起,世界各軍事強國都把電子戰飛機作為武器裝備的一個重點進行建設。

  根據美國軍方最新的定義,電子戰分為“電子偵察”、“電子攻擊”和“電子防護”三個部分。其中電子偵察是後兩者的前提和基礎,而電子攻擊主要是利用各種武器摧毀、壓制對方的電子系統,以達到消滅或者削弱對方作戰能力的目標,而電子防護主要是對方電子戰系統對我方裝備和人員的影響。最早的電子戰幾乎和雷達同時誕生,二戰雷達出現的不久,交戰雙方就研製出了雷達告警和干擾系統。戰後隨著防空導彈出現,電子戰系統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特別是出現了專門的反輻射攻擊機——“野鼬鼠”飛機。而現在的電子戰已經超過某一軍、兵種的範疇,從為綜合的電子戰系統,該系統綜合了海、陸、空、天多種電子戰手段,形成整體的電子戰能力,以達到最佳的作戰效果。

  簡單而言,無論是地面防空導彈、或是飛機攜帶的空空導彈,都需要使用雷達去對目標進行搜索和跟蹤。所以,對進攻方來說,“電子戰”就是如何確定敵方雷達的類型和方位、如何干擾敵方的雷達、如何摧毀敵方的雷達,另外阻止敵方無線電通信也非常重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