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新戰機“鷹巢”大揭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6 10:12:20  


四代機照片曝光後,軍事愛好者制作的CG。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瞭望》新聞周刊文章:探秘中國“鷹巢”

  未來10年、20年,中國“戰鷹”研發將厚積薄發,非對稱超越,無邊界創造,從而在更加廣闊的領域勇立潮頭,問鼎世界航空一流技術水平

  站在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簡稱成都所)四十周年紀念標誌下,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院士親手點燃“薪火相傳”的火種,歷任所長依次上台點燃手中的火炬,莊嚴地將之交給現任成都所領導班子,隨後,這熊熊之火又次第傳遞到青年職工代表手中

  近一個月過去了,當《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欣聞我國新一代戰鷹再次試飛的消息時,這令人熱血沸騰的一幕又浮現在腦海中。如果從精神層面講,“薪火相傳”是“航空人”自強不息的傳承,那麼從技術研發層面,這一幕就是我國“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軍機研製格局已經確立的完美象徵。

  也因此,親赴過中國“鷹巢”採訪的《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對這已經公開的喜報,少了一份驚奇,多了一份敬佩,更充滿了對我國第三代機扎實研製而今天水到渠成的感慨和自信。

  跨代發展的“原爆點”

  步入位於府南河畔的成都所科研工作區,一座造型獨特、具有現代高科技功能的設計大樓直衝雲霄,引人注目。大樓左側的茵茵草坪上,4架振翅欲飛的殲-7C、殲-10、梟龍和殲-10雙座型戰鷹模型,昭示著成都所與這些“空中明星”的血脈。

  “我們要搞殲擊機,搞一個新的、性能好的殲擊機!”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將這一歷史重托交給了中國航空工業。今天,面對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的大型複雜武器裝備、代表著當今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最高水平的重點型號飛機,從最初的孕育,到呱呱墜地,一步步發展壯大,直至展翅騰飛,感受到的是“航空報國”帶來的精神震撼。

  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黨委書記戴亞隆告訴《瞭望》新聞周刊,成都所通過殲-7C/D飛機的研製掌握了第二代先進殲擊機的設計技術,又通過殲-10飛機的研製,牢牢掌握了第三代先進殲擊機的研發技術,研究所的技術實力已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未來10年、20年,成都所也必將在完成國家系列重點型號研製任務中,通過不斷攻堅克難,厚積薄發,非對稱超越,無邊界創造,從而在更加廣闊的領域勇立潮頭,問鼎世界航空一流技術水平。

  自1970年建所以來,成都所先後承擔並圓滿完成了國家多個重點型號飛機研製任務,經歷了艱苦創業、追趕成長、自主創新、持續發展四個階段。在40年的風雨征程中,他們品嘗了創業的艱辛與不易,經受了成長的考驗與磨礪,戰勝了攀登途中的無數困難與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