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武門》海報 |
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美國《世界政治評論》1月25日載文《從功夫電影看中國的崛起》,摘要如下:
最近幾個月,我跟兒子一起看了不少功夫片。我吃驚地發現,這些電影居然能讓我們加深對現代中國的了解。就像西部片一樣,中國功夫片往往情節誇張,歷史事實也不夠準確。但它們都反映了中國文化的自我形象及其對“他者”的看法。
首先是李小龍的經典影片《精武門》。對於任何不熟悉中國過去被殖民的人來說,這部電影可以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外國租界時期的屈辱仍然留存於現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之中。許多美國人不明白,中國堅持主權和有能力捍衛主權(如當前的軍事現代化)不僅是為了避免對其人權紀錄批評,也是因為屈辱所產生的激憤。
類似主題也出現在李連傑主演的《黃飛鴻》中。該片主要講述中國接觸現代主義及由此產生的複雜關係。李連傑扮演的主人公最初對西洋歸來的中國人帶回的照相機和西裝嗤之以鼻,但很快就對它們產生好奇。到影片結束,雖然主人翁打敗對手,但他得出一個難過的結論:中國功夫高手不是西洋槍炮的對手。於是就有了著名的“中國特色”:現代技術的威力與中國傳統戰略思想的結合。這一點從當代中國的現代化、特別是軍事現代化的思路中可看出。所以中國強調的是區域阻絕而非前沿部署,是最小核威懾而非龐大武庫。
第三部與當下密切相關的功夫片是《英雄》。該片也反映了中國人眼裡自由與穩定之間的協調。可以說,該片強化了有人提出的一個論點,即中國將會按照自身而非美國的計劃進行民主化。
最後是吳宇森的傑作《赤壁》。這部電影反映了對中國崛起的另一種鮮有人談及的可能性。通常認為,中國的崛起代表著冷戰後美國全球霸權出現了對手。在美國的戰略家看來,目標是將中國融入全球治理體系,使中國成為一個“良好公民”,願意承擔一個全球老大義不容辭的安全和穩定的責任。但《赤壁》似乎給出另一種解讀:中國無意成為全球霸主,只是想自行追求國家利益,不受美國和西方的管束。
這反而令人放心,因為這避免了某種針鋒相對的對抗。要知道,美中對抗的觀點日益左右了美國媒體對中國崛起的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