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解放軍報報道,高原山路蜿蜒,群山環抱間,突然出現一湖綠水:海軍某水中兵器試驗場到了。
誰能想象,這座高原靶場完成了數千餘次水中兵器科研試驗任務,海軍各型水中兵器都是從這裡走向部隊。
“咱們是把守水中兵器的最後一道關口。隱患一旦溜到戰場,就是哭爹喊娘也沒用!”和這群深山裡的軍代表們交談,他們說得最多的是責任。
過去,檢驗魚雷引信,試驗用雷保持固定的姿勢航行,引信在標準範圍內啟動就算過關。一次試驗做完後,軍代表孫權卻留在現場遲遲沒走:“實戰中魚雷攻擊是全方位的。現在是一個角度,誰能保障引信能在每個角度都起爆?”
一夜未眠。第二天,他拿出了全方位對魚雷引信進行考核的方案。被測魚雷一會朝前,一會朝後,一會側轉,來回跑了60多趟,問題出現了:在某一角度引信不能按要求及時啟動。這意味著,在這個角度該型魚雷沒有攻擊力。
上級震動。經過徹底整改,新型魚雷的戰技術性能得到完善。
某新型魚雷,一打再打,合格率都不高。這涉及到一批戰雷的交付。一條雷造價數百萬,造價昂貴,工業部門通過多方向總代表胡泊施壓。
高壓面前,胡泊堅守自己的底線——我不能放棄原則!
同時,他組織大家全力查找原因。一點一點地研究水下每一段航程,問題終於浮出水面:水下聲靶有問題。調整後再打,魚雷全都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