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殲11B可同時探測20目標幷攻擊6目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5 10:08:19  


中國新型殲11B在機體壽命上比蘇-27SK多一萬小時。
  中國近年來利用在飛行控制、航空電子和複合材料方面的進步,發展出蘇-27家族中實戰能力最强悍的型號——殲-11B,成爲引進外國武器再進行自主創新發展的典範,令西方和俄羅斯航空界感嘆。 

  提起蘇-27(Su-27)戰鬥機,關心中國軍事裝備的人都知道這是90年代初開始從俄羅斯引進的一種世界名機,90年代後期又在沈陽建立了生産綫開始仿制。不過Su-27畢竟是蘇聯80年代研制出的産品,俄方出口時又做了簡化“縮水”處理,中國完全靠購買和仿制至多能在國際上保持二流水平。十幾年來,俄羅斯對Su-27已做了幾次升級發展,使其成爲有多種型號的大家族,幷向衆多國家出口。然而據國際軍界權威《簡氏防務周刊》最近分析,中國近年來利用在飛行控制、航空電子和複合材料方面的進步,“已經發展出Su-27家族中實戰能力最强悍的型號——殲-11B(J-11B)”,這可視爲引進外國武器再進行自主創新發展的典範。 

  引進消化Su-27生産技術 

  在80年代後期,空軍戰鬥機的性能落後成爲中國軍事機器中最突出的“軟肋”,此時解放軍的主力戰機J-6、J-7和國內航空制造業的技術還停留在國際上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同美國合作改造J-8Ⅱ因1989年“六四”事件中斷後,中國空軍爲盡快改變落後面貌,于1990年同蘇聯商定了購買具有80年代空戰水平的Su-27戰鬥機,于兩年後到貨。爲了全面掌握技術幷自主生産,1996年中俄又議定引進了Su-27生産綫,還購買其具有較强攻擊能力的改型品Su-30。“蘇霍伊”戰機取代J-7和J-8成爲主力機種後,解放軍空軍的現役戰機水平一舉提升了20年。 

  由于現代戰爭中空軍已成爲“首戰之軍”,航空技術的發展日新月异,各國空軍的發展趨勢已不是頻繁更新機種,而著重于對飛行平台按照最新電子信息技術進行升級改造。如美國近30年只推出了一款主力新戰機F-22,而對70年代便研制成的F-15、F-16和F-18却不斷進行升級,如外銷最多的F-16的改進型就有十餘種,對舊式型號也通過改裝新設備提升戰鬥力。台灣的主力戰機F-16A/B型原爲80年代水平,與Su-27早期型處于同一水平,近年通過美國幫助電子火控和配備導彈的升級達到了90年代水平。中國引進Su-27後如不能自主創新,只等俄羅斯來幫助改進或售給新機種,不僅會同美俄新型戰機始終有一二十年的差距,在性能比拼中還會落在台灣後面,因爲美國的一貫政策是售台裝備的技術要高于大陸一個檔次。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航空工業基礎還十分落後,戰鬥機研制水平大致還停留在蘇聯60年代初援助的米格-21基礎之上(國內仿制品定型號爲J-7)。現代航空器設計和制造是人類高新技術的集合,需要有配套的航空科學理論、發達的工業生産體系、先進的試驗手段和先進的生産設備支撑。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起至冷戰期間,世界上只有美國、蘇聯建立起完整的科學基礎理論體系、完備的科學實驗和生産體系,因此只有這兩國能在空天領域長期互爭雌雄。蘇聯瓦解後俄羅斯經濟狀態大不如前,在航空領域仍能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態勢穩居世界第二。中國在自身科技基礎薄弱,又遭受美國和西歐高技術封鎖的情况下,從俄羅斯購買Su-27的原品和生産綫,不僅擁有了自身還不能生産的世界次先進戰鬥機,還能在長期使用和生産中掌握和吃透其主要技術,中國領導人這一决心還是有遠見的。 

  蘇聯及其後繼者俄羅斯的武器出口慣例,一般都不肯出口最新型號,其它型號也要簡化雷達和電子對抗系統,使其低于本國同型號飛機一檔。蘇聯瓦解後蘇霍伊公司長期失去國內訂貨,在90年代維持生産的多數資金要靠對華出口,才肯出口剛推出的Su-27和Su-30,不過仍有“縮水”現象。90年代後期,Su-30對華出口型的標准又低于對印度的出口型,俄方的理由便是印方不具備吸收能力,中國人作爲“盜版專家”很快能掌握新技術。盡管如此,由于中國改革開放後科研人員的水平大爲提升,對Su-27仿制後便開始了創新研究。 

  早在Su-27的引進之初,中國就將其國産化作爲重要目標。這種按國內序號命名爲J-11的戰機生産,采取了分步驟,先進口散件組裝,生産後再不斷提高國産率的方式,幷利用中國近年在飛機控制、航空電子與歐洲交流、航空標准向美國看齊的基礎,開發研制自主的一套改裝系統。這樣,沈飛經過從仿制開始,邊組裝、邊改進的過程,近年終于推出了J-11B這一新型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