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空軍機關任職期間,一直高度關注殲-10飛機的研制生產和試飛試用情況。1997年,我到成飛公司調研時,專門體驗飛行了殲-10模擬器。殲-10飛機的設計理念和整體性能完全達到了國外三代機的水平,尤其是真正實現了“無憂慮操作”和“雙手不離杆”,達到了一種隨心操作、人機合一的境界。
我想體驗一下殲-10飛機的垂直機動性能,在4000米的高度上將飛機反扣後,有意將駕駛杆抱到底,飛機急速旋轉,數據急劇變化,但狀態依然穩定,飛機沿著陡峭的曲綫做了一個最小半徑半滾倒轉,隨後對狀態略加調整,加大油門躍出地平綫,以最小的速度、最快的旋轉角速度又完成了斤鬥,在空中劃了一條漂亮的弧綫。
1998年春,空軍試飛員雷強駕殲-10飛機首飛成功,我們國家終於有了自主生產的三代機,幾代空軍人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我在第一時間得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捷報。這個雖早已預知但又突然到來的喜訊,使我長時間激動不已。
2006年12月,已經批量裝備部隊的殲-10飛機在媒體上曝光亮相,一時間震驚了世界。我作為一名老飛行員,為人民空軍能够擁有這樣一型先進戰機,為中國成為當今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够自主研制生產三代機的國家之一,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
我們空軍戰鬥機型號,從殲-5、殲-6到蘇-27再到殲-10,從仿制到引進再到自主創新,貫穿於改革開放30年,實實在在地邁出了三大步。這期間,某特種飛機、數據鏈、電子戰飛機、空中加油機等一批關鍵裝備陸續填補了空白,C4ISR系統不斷改造升級,武器裝備體系逐步配套完善,中國空軍的現代化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首次飛出國門參加聯合反恐軍演
2007年8月中旬,我作為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軍事演習的中方總導演,參加了在俄遠東地區車裡雅賓斯克舉行的上合組織史上規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的聯合反恐演習。
在軍機由東向西飛向此次演習的目的地——切巴爾庫爾訓練場的途中,我心裡充滿了複雜的感受:自豪、喜悅、興奮,但湧動於心胸的更是責任、不安和壓力。畢竟,派遣46架飛機、87台各型火炮和裝甲車輛、42台保障車輛、1690名官兵組成參演部隊,真槍實彈,空地兩路,長途轉進參加跨境軍演,這在共和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而對我空軍部隊來說,參加這次演習更是開創了中國空軍歷史上的多個第一次:第一次成建制出國參演;第一次空地同時進行大規模遠程戰略投送;第一次組織國產新型殲擊轟炸機出國執行重大任務;第一次依托外軍機場、訓練場和指揮保障設施組織部隊行動;第一次在多國元首和國防部長現場觀摩的情況下參加境外演習。而且是在語言不通、地形不熟、無法選擇備降場、正值雨季多雲、只能用信標機和全羅盤進行原始導航的情況下進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