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大閱兵整裝待發 女兵方隊備受矚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6 10:34:02  


1999年國慶閱兵女民兵方隊。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冬日的北京正在悄悄醞釀一場新的盛典,44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將取代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鳥巢”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實力的舞台。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3月起,長安街沿線路面開始加強抗碾壓能力,準備在10月1日那天,等待成千上萬名中國士兵從上面排山倒海地越過。2008年8月8日晚上8點,這群中國最可愛的人曾以整齊劃一的表演征服全球40億觀衆。

  金水橋5個橋面的加固修繕1個月前就已展開。人們期待著10月1日那天,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或將穿過這裡步入敞篷閱兵車,沿著長安街由西往東檢閱三軍部隊。十年前的閱兵,他也是一位重要的見證者。在一張新華社記者當時拍攝的照片上,作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胡錦濤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和其他常委一起向廣場上的人群揮手致意。

  部分方隊已開始集訓

  天安門對中國人的吸引力一直是巨大的。1月8日下午,零下10度的低溫也沒有抵擋住張羽對這個中國政治中心地的向往。晚上離京前,這位25歲的河南青年拎著行李和同事來到廣場上的各大建築物前合影留戀。“比想像中壯觀。”瑟瑟寒風中,望著他朝思暮想的聖地,張羽興奮得笑了起來。

  他第一次感受到天安門的雄偉是在1999年國慶那天的電視機裡。今年國慶,他說,他一定會和家人一起收看閱兵的盛況。“平常我們都是過自己的小日子,而在這樣的時刻,則格外能感覺到自己和祖國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作為軍事迷,張羽最期望看到殲十戰鬥機、導彈這樣的武器裝備。“可以展示國威,凝聚人心。”

  在位於天安門兩側洗手間門口的小賣部裡,展示國威的閱兵鏡頭每天都在輪番播放。櫃台上展示的均是跟閱兵有關的商品,放在最顯要位置的是《共和國三次大閱兵》VCD,旁邊則被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的人物傳記和紀念品“團團”包圍。

  一位在天安門執勤的武警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武警方隊的集訓已經開始,因為北京奧運,集訓晚了幾個月,總共800人入選,經過幾輪淘汰,最後只留下300人。選拔的標准亦相當嚴格。身高起碼180以上,還要看協調性和平常的表現。前幾天,他的一位戰友剛被刷下來。“聽他說很辛苦。”他指了指身上的大衣說:“他們在外邊不能穿這麼厚的衣服,一站一天,頭上還頂著東西。”

  女兵方隊備受矚目

  去年12月10日,據稱中國國防部官員向《香港商報》記者木子披露了些許閱兵的細節。他表示,閱兵“籌備工作目前經已啓動”。一個鮮明的例子是“北京市各區早在上個月(11月)中就已通過街道辦事處貼出告示招收女民兵”。“要求年齡在17至25歲之間,身高1.63米至1.75米的女性。合格者會參加區裡的甄選,最後勝出者會接受為期10個月的專訓”。

  在以男兵為主的閱兵中,女民兵和女兵方隊的出現常常會贏來更多的掌聲。採訪過1984年、1999年兩次大閱兵的新華社攝影記者王建民回憶,1984年女兵方隊出現時,群衆歡呼聲不斷。“過去一直穿長衣長褲的女兵突然穿起了馬靴、藏藍裙子、綠色上衣,精神抖擻,令人印象深刻。”兩次獲邀觀摩的英模代表、國防大學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公方彬記得,1999年,由一對孿生姐妹帶領的女兵方隊經過觀禮台時,大家激動萬分。“她們讓閱兵成為剛性美和柔性美的完美結合。”

  完美背後意味著比男兵更多的付出。1999年夏天最熱的時候,新華社記者張東波曾經住在閱兵村三四天採訪過這支女兵方隊。“沒有空調和風扇,帳篷裡像一個蒸籠。”張東波回憶:“訓練的水泥場地表溫度最高時達到56度,每一只軍靴裡都能倒出水來。每天成千上百次地為著兩個單調而乏味的動作——擺臂、踢腿。為了練習踢腿,許多隊員都在腿上綁上五六公斤重的沙袋。”

  媒體演繹猜想熱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