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實際我們拿幾幅網友圖來看呢,這些網友可能有的是軍事迷,有的可能軍事迷都算不上,但一聽到這樣一個消息,對中國未來建造航母充滿了熱情,你怎麼看待這麼多網友拿出自己的設計圖他們這種熱情?
宋曉軍: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的,世界海軍發展都很講究後備人才隊伍,甚至保留藝術設計,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前幾天有一個,日本的一套船下來,大家有人說它是准航母。日本自從戰後之後,他的水面艦艇和潛艇始終保持一支設計隊伍,哪怕沒有船可做,他們也要保持讓他們做一些概念性的設計,等一旦有了新的軍艦來了,把這些概念設計拿到一塊來再讓專家評審。英國和美國,你看2007年和2008年蘭德公司專門給他們做過報告,關於核潛艇的後續人才的設計隊伍怎麼樣保留這些人。比如說他們採用了一種螺旋式的設計,每一形都讓他們加一些設計。說白了就是給這些人吃飯,養著他們。那麼我剛才看到這麼多網友有這樣的一個熱情,就說明我們有一支龐大的志願者設計隊伍,保持一種概念上的設計,我覺得這很好。
主持人:也就說他們現在的設計,未必專業,未必能有實際的操作性,但是在將來,也許他們的一些點子就有可能被我們用上,是這樣嗎?
宋曉軍:對。
主持人:在你的預測當中,未來的中國航母,應該是一個多大規模的噸位,艦載的飛機大概會是多少架,是一個什麼樣的動力?
宋曉軍:我想目前呢,我希望可能比中型航母大一些,並不是要追求像美國這樣的大型航母,而是上面裝載的試驗設備多一點,因為作為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我們主要是對它的配套設備進行試驗,不斷地去調整,因為我們不可能一步成功,比中型航母大一點的,我們可以多裝一些設備。這樣經過不斷地運行,不斷地豐富,這樣為我們將來批量生產,我們真正的航空母艦做一個充分的準備。
主持人:我們要建造航母的話,自有技術能有多大的比例?
宋曉軍:我覺得應該是盡量的採用自己的技術,因為特別是一些關鍵的技術,如果說是採購國外的話,對我們來說,整個的戰爭的潛力就會大打折扣,一旦用上了人家關鍵技術,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柴油機,現在我們有很多德國的柴油機,他通過許可證生產給我們,他只有85%的零配件讓你在國內生產,另外15%的密封件他永遠不會給你生產。如果說我們要靠進口的一些關鍵的部件,對這個航母將來的作戰持續力會打一些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