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為了新型潛艇高性能,面對風險不言放棄
新型潛艇代表了現代中國科學技術和工業發展的最高水平,實現了“從有到優”的歷史性跨越:廣泛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系統更完備、性能更先進、作戰反應更快、靜音性能更好、攻擊能力更強。
軍代表是引領這一跨越的主導者。
新型潛艇噸位大、直徑大、潛深大,需要採用能承受深海高強度壓力的新型鋼。
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我國最新研製成功的特殊鋼材上。拉伸、彎曲、抗裂性試驗;硬度、精度、密度檢驗;斷口檢查、化學分析……
然而,令人頭疼的是:正是由於這種高強度鋼“寧折不彎”的“鋼性”,焊接十分困難。
第一次焊接試驗,檢驗合格率竟然不足10%!
第二次、第三次……相繼多次試驗,合格率始終在低水平徘徊。而新型潛艇焊接合格率要求必須是100%!
難題屢攻不下,讓大家感到了採用這種高強度鋼的巨大風險,貿然採用,如果焊接存在瑕疵,後果無法想象。“到底要不要用這種鋼?”
軍代表和建造者們眾志成城:“採用高強度鋼決不放棄!關鍵技術不突破,潛艇就談不上‘換型’,後續艇也將受影響!”
軍代表室與工廠一起專門立項研究,開始了一步步艱難的工藝探索。
全廠挑選80名焊工集中培訓,在苛刻條件下進行模型試驗。數九嚴冬,氣溫降至零下20攝氏度,軍代表李銅橋、陳愛志、孫謙、李寧、張海寬、範名琦,和工人師傅一起,迎著強烈的電焊弧光做焊接試驗,眼睛灼傷了,臉頰凍腫了,腳趾凍爛了,可他們的決心比高強度鋼還硬。
焊絲、氣體、工藝全面創新。從焊絲軟硬、氣體配比、焊接速度到焊接部位的“預熱”“後熱”,從手工焊接到自動焊接,連續奮戰37天,歷經上百次失敗,他們終於摸透了高強度鋼的“脾性”,突破焊接關鍵技術,並實現了工藝穩定性。經多種先進手段對焊縫進行表面探傷和內部探傷,合格率均達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