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側衛”戰鬥機編隊即使在不進行空中補給的情況下,這些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仍遠達900海裡,能夠覆蓋“第一島鏈”。雖然掛載重型武器後作戰半徑會縮短,但通過空中補給其作戰半徑仍然能得到進一步擴展。重要的是,“側衛”是一款可靠的現代化空中戰鬥機,該機的主要性能及能力能夠匹敵或超過美國、日本及新加坡所使用的美國波音公司的F-15C/E、F-15CJ/DJ以及F-15SG戰機,而且中國國產PL-12/SD-10A空對空導彈的可靠性,能與美制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AMRAAM)相媲美。與此同時,與F-15的多數變型版相比,“側衛”戰機較大的燃料及導彈負載也使它具備了更強的戰鬥持久性。
此外,北京政府正在利用新生產的國產成都殲-10戰機,替換那些冷戰遺留下來的殲-6“農夫”以及殲-7“魚窩”輕型戰機機群。殲-10是仿效歐洲鴨式戰機建造的,是亞洲國家所操縱的美制F-16“戰隼”戰機的直接競爭對手。雖然許多美國觀察家都把殲-10描述成以色列“獅”式戰機(該機雖由美國出資生產但後來卻被取消)的克隆版,但事實並非如此。殲-10採用的是中國獨特的設計,它的雙三角翼設計顯然是以先前中國成都飛機製造公司殲-7G戰機的設計為基礎。殲-10B旨在搭載先進電子操控雷達天線,並且採用了仿效F-35聯合攻擊戰鬥機發動機進氣口的設計。
文章稱,解放軍空軍和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的戰術戰鬥機將繼續以冷戰時期大約200個戰鬥機基地組成的廣泛網絡為基礎開展行動。這些基地是仿效華沙條約時期半硬化底部設計建成的。其中,13個基地具備“防核攻擊能力”,這些基地的飛機庫深藏於地下,經隧道一直連通到山邊;其他基地則建有淬硬飛機護層,可以抵抗小型炸彈的襲擊。這些基地能夠為解放軍快速部署及分散提供條件,提供亞洲其他任何國家都難以獲得的固有戰略縱深。
文章最後成,所有這些都意味著中國逐漸發展的戰鬥機力量是強有力的,而且未來十年內,隨著剩餘遺產戰機被新戰機所取代,中國的戰機力量還將進一步增強。由於兵力結構是仿效美國空軍戰術戰機編隊設立的,因此解放軍戰鬥機部隊正日益成為在亞太地區沒有對手的戰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