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美媒析中國海軍新式武器概況及造船工業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7 09:13:54  


 
  地理現實是另一個影響中國海軍未來發展的考量,“第一島鏈”代表了一個防護盾牌和阻礙:只要島鏈在敵對國家的手中,中國海軍和海上商業活動就會發現,在衝突時期到達公海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從軍事上講,這個困難會限制解放軍海軍投送力量的能力;從經濟上講,它可能會擾亂中國的經濟。反過來講,如果有一個或多個島嶼在中國的控制之下,北京會發現阻止敵人到達中國沿岸城市(中國的經濟中心)將非常容易。此外,中國的海軍和空軍將能滲透到太平洋中部;這不僅能影響敵人的海軍部隊,還可能會對敵人的海上交通線造成災難。

  然而,即使北京能夠確保對“第一島鏈”的控制或者至少控制一部分,中國的海上生命線將仍不能自動得到安全保障。如果,中國要實現其包括維護國家海上利益在內的“新的歷史任務”;它將不得不把保護範圍擴展到整個海上交通線。海上通道可能在公海受到威脅,在接近目的地時也容易受到威脅;在整個交通線上都可能遭到封鎖。因此,中國控制“第一島鏈”的能力只是實現海上安全的第一步,而非最終解決方法。

  簡言之,如果中國想保護自己的海上利益,就必須能夠在兩種不同的海洋環境中執行任務。一種是“第一島鏈”以內的近海;如果只是把對經濟中心的威脅降到最低,中國戰略家們認為,中國需要控制這些海域。這洋的控制需要通過使用潛艇、導彈快艇、戰機、反艦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實現。

  另一環境是中國近海以外的全球航道網絡;這可能需要一整套全面的能力,不僅包括增加海軍戰艦的數量,還包括力量投送,維持全球偵查和通信,以及提供後勤保障的能力。這些全球航道將成為中國的“夢魘”,因為中國從來沒有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長期的活動。

  儘管中國的海洋雄心尚未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形勢還不需要美國作出具體的回應,即認真嚴肅的針對中國制定政策。中美是否會發生海上衝突還不可知,但雙方衝突的主張與法律解釋,共同行動理念的缺乏,體現中國主張的攻擊性行為,以及在其能力方面缺乏透明度都增加了雙方誤判的可能性。

  承認中國是個海洋大國非常必要;世界海洋對維持中國的經濟發展及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至關重要。毫無疑問,中國的領導人認為,海洋對國家生存和維護他們的權力十分必要。因此,美國應該接受中國作為主要海洋大國的地位,承認它存在巨大的海上利益。例如,打擊索馬里海盜或執行禁漁政屬於中美合作的範圍,為中美合作提供了機會。

  然而,承認中國的利益並不等同於接受中國的需求。在許多領域,如果默許中國的海上政策,將會與美國的利益相悖。例如,中美利益在“近海”問題上分歧越來越大。中國想把第一島鏈以內的海域納入自己的影響範圍,它把這些海域看做自己的領海。因此,它試圖威脅其它國家(例如:越南和菲律賓)約束或放棄它們的主張和活動(例如,干涉美國空軍和海軍在中國宣稱的經濟專屬區內的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