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對經濟放緩 中印策略大不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9 12:03:13  


孟買已成為印度經濟繁榮的象征
  中評社香港7月9日電/中國和印度都遇到了經濟增長的放緩,但它們應對這一挑戰的條件卻完全不一樣。北京有一系列可供選擇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重振經濟增長,而新德里卻必須做出艱難的政治抉擇才能阻止增長率的下滑。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考慮到歐洲的衰退和美國、日本步履艱難的復甦,中印兩國的增長對於全球經濟的擴張都是至關重要的。

  但印度和中國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一樣。中國不想重複孤注一擲應對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犯下的錯誤,比如吹起樓市泡沫。而印度卻是在艱難地實施幾年前經濟繁榮時未能實施的結構性經濟改革。

  2000年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每年增長10%,但政府官員知道他們沒法將這種高增長維持下去。今年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率下降至8.1%,為2009年以來最低速度;外界普遍預計第二季度將下降到7.5%左右的水平。如果歐元區危機持續下去,或者中國經濟刺激執行欠佳,那麼中國的增長可能會進一步走弱。

  但中國應對衝擊的條件優於2008年。其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已經下降:2008年中國淨出口占GDP的7.7%,2011年這個比例下降到了2.6%。通貨膨脹率已經下降到3%左右,政府負債估計占GDP的22%,而且還在下降。這樣一來,在面對需求減少的時候,中國就有很多經濟刺激工具可以使用。

  香港智庫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Fung Global Institute)項目主管高路易(Luis Kuijs)說,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條件非常寬裕;與其說問題是它能不能刺激經濟,不如說是它將選用哪些政策措施來刺激。

  中國經濟體中的很大一部分受國有企業控制。這意味著政府的經濟決策更容易貫徹執行──不過這也在中國努力實現經濟轉型、使之更加依賴於創新、競爭和民營企業的過程中給它帶來了一些長期問題。

  全為國有的中國前五大銀行約占全國金融資產的44%,並且聽命於中央政府的“窗口指導”,即銀行監管機構和央行給出的不聽勸告後果自負的貸款建議。在交通運輸、能源、電力、建築和鋼鐵等基礎設施行業中,國有企業都占據著主導地位。

  中國政府最近出台了一些刺激措施。為提振大宗商品、建築等行業的需求,政府批准了兩座鋼鐵廠和多個能源項目。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在過去幾周兩次下調利率(2008年12月以來第一次這麼做),5月份還下調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中國推出更多貨幣政策措施的空間還很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