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德再炒“中國間諜” 稱判決4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0 10:14:11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18日公佈“2012年度安全報告”,剖析德國國內的安全形勢,“中國間諜”的部分再次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法蘭克福評論報》19日以“漂亮的、友好的——中國間諜在德國”為題報道說,德國和中國之間的夥伴關係有其缺點,間諜已經成為關係的一部分,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的最新報告詳細介紹了中國間諜的慣用手段。 

  據環球時報援引德國媒體報道稱,中國間諜常常找機會與德國政府官員、企業家、學者或軍人交談,顯得非常友好且不經意地將話題引向中國對德國所感興趣的所在,如關於德國的對華政策、軍備技術或者民用產品革新的信息。“如果交談很有用,中國間諜下一步做法將是:送禮和邀請這些德國人去餐館吃飯,甚至邀請他們去中國旅遊。就這樣,中國的間諜在德國爭取到了情報來源。”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在年度報告中還寫道,有多個中國情報機構活躍在德國境內。它們的主要任務包括:搜集德國的經濟和政治情報,同時也刺探針對中國的反華組織,監視或威脅尋求中國新疆或西藏“獨立”的人。報告稱,中國情報部門在德國搜集情報時採用不同方式,對德國的目標人極其謹慎耐心,對其中國籍同胞和華裔卻更為直截了當。“在德國生活和工作的中國人大約7.9萬名,構成情報部門獲取信息的巨大潛力”。 

  《法蘭克福評論報》稱,德國政府機構和經濟界越來越受到明顯的網絡刺探和破壞,這讓德國付出很大的代價。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的報告稱,絕大多數德國確定的可能有情報部門背景的網絡攻擊,可以追溯到中國某地。德國無論是政治呼籲還是媒體報道,迄今都沒有讓中國的這種攻擊減少。報告還宣稱,2011年,有4名中國間諜在德國被判決。 

  據記者瞭解,這已經不是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在年度報告中首次對中國提出警告了。 2011年,該局的報告就稱“德國必須警惕外國間諜的活動”,並專門點名俄羅斯和中國。此外,“3萬名在德中國學生、學者和技術人員都是潛在的業餘間諜” 也是該局的“傑作”,該說法曾引發中國在德學生和學者的抗議遊行。 

  對於這份最新報告,柏林華人學者鄭禾19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只是該局年年炒作的冷飯,沒有什麼新意。但它的副作用仍然很大,在德國媒體的熱炒下,在德中國人往往成為受害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