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軍在台海不佔優勢 三大軟肋面臨威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10 10:29:13  


中國海軍宋級潜艇大型編隊。(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美國與中國近年來在台海作戰的主導權上各自使出了混身解數,中國發展兵力投射能力,期能有效突破美國在第一島鏈的封鎖。美軍則是銳意强化反制中國“反進入”與“區域拒止”的能力。專家認爲,對于美軍來說,在台海作戰時幷不一定會占有優勢。事實上,美軍還可能面臨中國直擊其三大軟肋的威脅。

  台灣東森新聞報道,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鄭大誠認爲,以台海環境而言,台灣海峽“窒扼點”多,海象複雜又狹窄,幷不適合海上作戰。但對于挾著强大軍力的美軍來說,在台海遂行反制“反進入”幷不困難,困難的是美軍如何藉由“進入”來制止中國進行大範圍的“區域拒止”,進而奪取台海制海權與制空權。此外,美軍的三大軟肋還面臨著威脅。

  鄭大誠表示,根據《海權21》的規定,美國海軍船艦當中最多的是“近岸戰鬥艦”,數目將達56艘之多。“近岸戰鬥艦”是美國海軍近年來最重要的造艦計劃之一。該型艦排水量不到一萬噸,以電腦大量取代人力後,可使船上人員降到75員以下。以作戰需求而言,“近岸戰鬥艦”的主要功能有三:反潜;反制中、小型敵方近岸戰鬥船艦以及排雷。實際來說,“近岸戰鬥艦”就是美國海軍用來打先鋒的第一綫部隊。海軍認爲,派遣人員較少、造價較廉的“近岸戰鬥艦”遂行危險性高的近岸作戰,“總比派出造價超過10億美元,船上人員超過300員的驅逐艦或巡洋艦來得劃算。”

  不過,美國海軍的算盤可能打得太過如意,因爲中國大陸可能不會以美國想定的方式來進行近岸“反進入”與“區域拒止”作戰。首先,“近岸戰鬥艦”防空能力不足,如解放軍能有效發動空中攻擊,對于“近岸戰鬥艦”將造成重大威脅。其次,美國海軍掃除固定式水雷的能力極强,但對于移動式的雷陣就比較沒辦法。

  美軍所面臨的第二個軟肋是海外陸基基地的缺乏。冷戰結束後,美軍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要將以往重兵駐守海外的“堡壘式”轉變爲“遠征式”態勢。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美軍無法在2000海里以外的海、空地域遂行持續性作戰。不過這樣的評估可能太過樂觀,美國空軍自己就承認如果要能持續有效作戰,至少要在離敵1000至1500海里的地方設有基地才行。事實上,就連F-22戰機在沒有空中加油的情况之下,作戰半徑也只有600海里,未來海軍版本的聯合打擊戰機則只有800海里。如果沒有適當的海外基地,對空軍來說無疑在作戰上將會造成極大限制。

  鄭大誠表示,缺乏陸基基地對于美國海軍的影響亦不容小覷,雖然海軍可以使用航艦遂行對岸攻擊,且航艦只要在公海上就沒有外國幹涉因素,可以减少許多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但航艦在防禦、戰力保存、以及反應先機上都比不上陸基機場。此外,海軍戰機從航艦起飛後,一般有效作戰範圍約只有250至500海里。戰斧導彈的有效射程也大概只有1000海里(改良後可以到1300海里)。

  對于美軍的第三個軟肋,鄭大誠指出,中國大陸近年一直在强化其攻船能力。早在2001年,中國大陸即公開提出擊沉美軍船艦,包括航空母艦的六種方法,包括:1、以反艦導彈攻擊。2、以潜艇攻擊。3、以彈道導彈攻擊。4、實施“電子戰”。5、水雷打擊。6、綜合打擊戰法。

  鄭大誠最後表示,“近岸戰鬥艦”效能不足、缺乏海外陸基基地,以及中國積極發展攻船能力是美軍在台海遂行反制中國“反進入”以及“區域拒止”的三大軟肋。由于牽涉到種種因素,美軍這三大問題可能在中、短期之內都沒有辦法解决。

  首先,“近岸戰鬥艦”的建造是美軍“政策性”的問題,發展這種特定功能的船艦本來就有其風險,不過目前該計劃已箭在弦上,恐怕無法中止。其次,美國在海外基地的减少牽涉到後冷戰時期國際環境的改變,許多國家不願意出借給美國使用其基地很多都是基于“政治性”考量,美軍無能爲力。最後,中國大陸導彈技術近年來大增,再加上其他攻船能力的提升,都將對美國船艦,包括航艦造成持續的“科技性”威脅。總的來說,美軍在台海的作戰能力幷不如外界想象的那麽占優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