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格衝突 俄軍從集結到奔赴戰場僅用5小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9 12:00:13  


 
  與典型的美式戰爭不同,或許也是受俄羅斯軍隊作戰風格影響所致,俄格之戰,頻繁出現在世人眼前的依舊是具有濃鬱蘇聯特色的重型裝甲機械化部隊。 

  因此,面對這場俄式“短平快”的戰爭,領跑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美軍并不看好,并認為俄羅斯軍隊在戰爭中的表現證明“他們仍然很落後……他們所能做的只是對付一支像格魯吉亞一樣的小型常規部隊”。更有人對俄軍戰術提出批評,認為俄羅斯的指揮官仍然堅持這樣的觀念:只有莫斯科大批坦克開進第比利斯,對手才會舉手投降。“這種觀念在20世紀80年代的阿富汗或是1995年的車臣就已經不管用了。” 

  且不說美國人是否在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自己的對手,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場“非美式”戰爭,俄羅斯軍隊的表現還是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畢竟與我們已經審美疲勞的美式作戰不同,俄羅斯告訴世人他們是如何“腳踏實地”取得戰爭勝利的。俄格之戰再次證明,進行任何戰爭都必須一切從戰場實際出發,不被當代所謂軍事革命的條條框框所迷惑。無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只要是實用的、管用的就好。正所謂:“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當然,這也不是說俄羅斯在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大潮中就落伍了。恰恰相反,俄軍在尋找一條適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就拿打擊方式來說,此戰俄軍大量采用了精確制導武器進行遠程攻擊。特別是俄軍一改以往對敵方陣地、城鎮及有生力量開展的地毯式轟炸,轉而將重點放在了公路、橋梁、雷達站、機場、港口等目標上,從而有效地減輕了平民傷亡帶來的國際輿論壓力。 

  實際上,俄軍所吸收的新軍事理念,遠不止於突出了精確打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俄軍突擊集團的“模塊化編組”。俄第58集團軍除了常規的摩托化師、機械化旅外,根據外高加索地區作戰需要還編制有空降師、山地作戰旅、直升機團和5個工程團,重要的是戰術航空兵第4軍也編在其中。這就為作戰中陸空聯合作戰奠定了編制體制的基礎。盡管與美國陸軍相比,俄式“模塊化”有幾分土氣,卻是對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兵種條塊分割、難以統一指揮使用、造成大量傷亡的流血教訓的總結,因此非常實用。

  戰備充分,協同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開戰 誰開第一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