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格衝突 俄軍從集結到奔赴戰場僅用5小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9 12:00:13  


 
  從部隊開始集結,到主力奔赴戰場俄軍僅僅只用了5小時。且只用了3天便完成了對格魯吉亞的切割,俄軍作戰速度之快,正是基於日常戰備的充分和爐火純青的戰術協同。 

  由於日常戰備充分,俄軍的這次行動給第比利斯和西方國家一個措手不及,保證了俄以最小代價在軍事上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全勝。戰前,俄第58集團軍剛剛結束“高加索2008”軍事演習,所以對開赴前綫有充分准備。空軍第4軍也一直保持戰備飛行,開戰後迅速掌握了制空權。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俄羅斯問題專家說:“這一演習與他們數周後在格魯吉亞實施的行動一模一樣,這場演習完全就是一場彩排。”而且自2005年開始,俄軍就啓用了全新的作戰計劃。新作戰計劃包括在各種應急情況下對戰區力量與艦隊的調遣,甚至細化到連一級分隊的調動。 

  此外,除正規軍外,俄軍也動員了地方武裝協同作戰,有效地遲滯、消耗了格軍有生力量。加之俄軍在今年計劃舉行的各種演習中,都突出強調了陸軍同戰略空軍以及戰術空軍之間的協同問題。因此,實戰中俄陸海空三軍精密協同,聯合作戰,收到了良好的戰果。 

  觀念落後,信息化戰爭能力尚顯不足 

  任何一場戰爭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俄羅斯在收獲戰爭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弊病。如對敵人估計不足、指揮通信不暢,以及由於沒有精確偵察格防空系統的位置,而損失了4架戰機等等,但究其根本仍是觀念的落後。 

  首先,力量構成觀念落後。此戰,俄軍總體結構仍是以裝甲機械化部隊為核心構成的空地一體化力量。采用了集團軍—師—旅(團)—營編制,主要戰術單位為旅(團)。打一場常規機械化戰爭綽綽有餘,但打一場非接觸信息化戰爭尚有明顯差距。仍存在垂直指揮層次過多,戰術單位龐大的蘇式傳統弊病。 

  其次,遠程打擊觀念落後。戰鬥中,俄軍盡管很好地使用了精確制導武器,但襲擊目標主要還是集中在公路、橋梁、雷達站、機場與港口等重要政治軍事設施。而沒有針對格魯吉亞的通信、戰鬥指揮和偵察系統進行有效打擊,沒有從根本上摧毀格軍的神經中樞。加之俄軍主要精確制導武器仍停留在二代水平,受地形、天氣、光綫等因素影響非常明顯,在遠距離發射時效果明顯打了折扣。 

  第三,裝備使用觀念落後。戰鬥中,俄軍總體裝備水平仍停留在蘇聯解體時的水平,電子設備比例低,性能落後始終是俄軍的軟肋。戰鬥中,俄軍的指揮仍然依靠傳統的步話機及電台,甚至是手機進行。差不多95%的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和航空武器都達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約15%的武器因為這個原因而失效。許多坦克的無綫電台在行動的最初幾小時裡便停止了工作。由於缺乏夜視和炮兵偵察儀器,導致格魯吉亞的“冰雹”火箭炮和迫擊炮可以一連數小時猛攻俄羅斯和南奧塞梯部隊的陣地。 

  總體而言,普京時代的8年裡,俄軍的改革是富有成效的。但俄格之戰也表明,俄軍尚未對制造和大規模使用高精度武器打擊敵人的軍事和經濟設施給予足够重視。仍然將重點放在使用有生力量和調動大型地面部隊的人海戰術上。從進行信息化戰爭的能力角度講,俄軍顯然還沒有做好准備,冷戰時代的烙印依舊存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開戰 誰開第一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