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盤點美軍7年伊戰得失:軍火商發財民意分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5 09:26:11  


 
  伊戰軍事警示——

  高科技也難救

  前線疲憊的美國兵

  過去的十年證實了高科技力量的局限性。即使出色的科技能力讓美國以極小的代價,在一眨眼的工夫就取得了表面上的勝利,但完全征服反抗武裝就顯得困難多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美軍前線部隊的士氣日漸消磨,美國也逐漸對自己駕馭中亞、中東這些地區的能力喪失信心。

  在伊拉克戰場,美國超過4400士兵陣亡;在阿富汗戰場,美國傷亡數字還在攀升。美國自己也意識到,許多高科技武器面對山區和城市游擊戰並不奏效,當然經濟上更不划算。因此,美國國防部今年2月1日公布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正式摒棄了以往的“同時打贏兩場戰爭”戰略,要求美軍積極應對眼下現實威脅,具體措施則包括:採購更多無人機和直升機;提升特種部隊作戰能力等等,使美軍擁有快速反應能力以應對游擊戰。

  連續十年的戰爭也限制了原來許多雄心勃勃的武器研發和裝備計劃。例如新一代隱身戰鬥機F-22的採購數量大幅度被砍,美國國防部長甚至暗示將減少一艘航母,轉而開發和擴大部署瀕海戰鬥艦等因應現時威脅的裝備。 

  誰獲利?誰“受益”?

  美國政客、軍火商大發戰爭財 

  雖然美國政府在伊拉克戰爭中花掉了大把錢財,但與此同時,鈔票也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流向了美國公司的腰包。

  英國《獨立報》報道,美國副總統切尼曾經擔任過要職的美國石油巨頭哈利伯頓公司,堪稱是在伊拉克的承包商中的大贏家。據悉,該公司一直為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和基礎建設項目提供安全保衛,就伊拉克石油工業重建提供建議。從2004年開始的3年間,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合同為其帶來超過160億美元的收入,是所有外國承包商收入總和的9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