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解讀利比亞事件:美國在使用巧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6 09:41:53  


 
  如今,利比亞已經成為地中海爭霸的第一塊蛋糕。歷史上,卡扎菲曾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中東最難對付的“硬骨頭”。為了將卡扎菲趕下台,西方國家採用過經濟制裁、斬首攻擊等多種手段,均未奏效。此次由部族衝突而引發的利比亞內亂,無疑為西方提供了“下嘴”的機會。美英法等國的軍事介入,使得卡扎菲陷入了內外夾擊之中,政府的統治力已受到重創。作為一個部落國家,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是利比亞將陷入部落混戰的危局之中。政府垮台,國家內亂,主權喪失,使得利比亞成為西方國家能夠輕鬆擺布的“病鷹”,對利比亞資源更可盡收囊中。通過這場戰爭,地中海地緣政治格局大變動已經開始,美歐地中海大戰略已經展開。美、英、法等國將再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取道北非直趨大陸內部。

  戰爭過程:更像科索沃戰爭

  利比亞戰爭是冷戰結束後,美國民主黨政府繼科索沃戰爭後發動的第二場針對主權國家的戰爭。這兩場戰爭均發生在地中海地區。雖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依托,但美國“象”、“驢”兩黨在實施戰爭的模式上卻截然不同。與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相比,利比亞戰爭將美國的戰爭模式又拉回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

  它的特點是在遏制階段,穩定戰爭態勢,打擊政府軍、扶持反政府武裝。“奧德賽黎明”到來之時,恰逢利比亞境內的反政府武裝生死攸關之際。從突襲的目標和區域看,聯合部隊的主要作戰企圖是防止反政府武裝被殲滅,保住西方國家在利比亞境內的橋頭堡。在這一階段,聯合部隊雖有聯合國決議做幌子,但空襲目標並不是圍繞建立禁飛區而設置的,其對卡扎菲裝甲目標、部隊營房和指揮系統的打擊,無非就是改變利境內對抗雙方的力量平衡。

  在鞏固階段,持續削弱卡扎菲武裝,結合封鎖、禁運等措施,迫使卡扎菲的支持者倒戈。經過首要階段的空襲,反政府武裝的命運將會出現轉機,聯軍空襲的強度已有降低的跡象。雖然空襲不會停止,但隨之將要採取的海空封鎖、禁運等措施,將會把利比亞的卡扎菲政府和支持卡扎菲政府的利比亞人逼上絕境。根據科索沃戰爭的經驗,卡扎菲政權是否經得起持續消耗,將取決於利比亞民眾能否經得起食品缺乏、物資匱乏等困難的考驗。同時,由於戰爭爆發突然,盟國內部意見尚未統一,需要就戰爭指揮權、戰爭目標、戰爭手段等問題進行密切磋商。特別是在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尚未消除、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包袱依然無法擺脫的情況下,巨大的戰爭開支將會直接影響盟國的戰爭意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