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向新質生產力要增長新動能
http://www.CRNTT.com   2024-01-30 08:44:56


新質生產力,要義就在科技創新,在於技術的革命性突破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洞察當下,審時度勢,錨定方向,擘畫未來。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經濟日報發表署名經濟日報編輯部文章表示,從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時第一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到“新質生產力”正式進入中央文件,這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創性概念,不僅指明了新發展階段激發新動能的決定力量,更明確了重塑全球競爭新優勢的關鍵著力點。我們要深刻認識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內涵、要義,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主力軍,依托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開辟高質量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持久動能。
  
  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
  
  文章分析,新質生產力是什麼?“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我們理解把握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根本遵循。這一重要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發展和重要拓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原創性貢獻,理論意義深刻,實踐意義重大。
  
  新質生產力,要義就在科技創新,在於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創新技術層出不窮,經濟格局不斷調整。要於變局中開新局,衹有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整合優化創新資源,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增強原始創新,突破更多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新質生產力的“新”,核心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科技創新應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一體化推進部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從而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衹有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相互促進、同頻共振,在生產過程的實踐中不斷優化生產要素,才能實現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進而實現生產力的躍遷。
  
  新質生產力的“質”,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其一是質態,其二是質效。從質態看,數據具有流動性、虛擬性,新質生產力把數據作為驅動經濟運行的新質生產要素,從而打破了傳統生產要素的質態。“數據要素×”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創造新產業新模式,實現對經濟發展的倍增效應。從質效看,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包括提升生產工藝和產品品質,邁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這些都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提質增效就是要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競爭力。
  
  新質生產力,最終落腳點還在生產力。生產力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推動經濟發展和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產物,代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必然要依靠新型勞動者帶來更多顛覆式創新,把人才紅利注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以“新”提“質”、以“質”催“新”,塑造更多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綜合來看,新質生產力是技術顛覆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飛躍性升級帶來的新時代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要義,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新要素,要走出一條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新增長路徑。
  
  充分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
  
  文章指出,新質生產力這一全新概念,是對當下國內外經濟環境的精準把握,更是對未來全球經濟走勢的深度考量。
  
  為何要發展新質生產力?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實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擁有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強國的重要標誌。要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衹有緊緊抓住人工智能、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等技術突破口,千方百計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才能夯實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這對於中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都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這一新概念,用意深遠。東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和老工業基地,但在經濟發展新階段,卻遇到了產業轉型滯後、經濟增長乏力等問題,亟待全面振興。不僅是東北地區,新質生產力也是打造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中之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改革攻堅克難推進期等多期叠加階段,以低生產要素成本為基礎的比較優勢見頂,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打造更先進的新質生產力,是點燃中國經濟新引擎的迫切需要。
  
  ——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主要特點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移轉化,引發了全球性產業變革。同時,世界經濟增長緩慢且不均衡,流動性持續收緊,地緣政治衝突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普遍抬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和競爭邏輯已發生巨變,呈現本土化、區域化、短鏈化等趨勢,產業鏈不暢甚至中斷的現象時有存在。唯有全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和“掉鏈子”環節,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歷史機遇,系統性重構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
  
  ——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以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新的生產力實踐。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經濟發展更關注“好不好”“優不優”“精不精”等問題,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供給質量,滿足多樣化、高端化消費需求,打造高品質生態環境,用科技力量改善人民生活,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