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城市商圈是中高端消費重要平台,它不僅是吸引國際遊客的重要載體,也在促進城市消費升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各國發展經驗看,世界級消費城市都擁有充分體現自身特色、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標誌性商圈,在城市現代化和人文特質兩方面領跑全球。城市“後街”在積澱城市人文底蘊和培育特色商業方面擁有獨特優勢,在城市商圈發展中逐步成為扮演重要角色的獨特區域,“後街經濟”也成為打造標誌性商圈的有力抓手。
發展“後街經濟”可以為打造城市標誌性商圈提供新動能
“後街”的概念與“主街”相對,主要是指商業中心內部或周邊的支馬路,“後街經濟”是利用支馬路打造一批以特色品牌為引領、多元業態融合發展的特色商業街,協同主街構成兼具商業硬實力與人文軟實力的商圈發展模式。從空間形態看,後街多為非標準商業空間,空間形態呈“塊狀”;主街通常是標準化的商業區,空間形態呈“條狀”。從承載功能看,後街是特色品牌和獨立小店的創新創業地,個性化、多元化的商業形態為消費者提供圈層化消費模式;主街上往往有大型商業綜合體,頂級奢侈品牌、快消品牌、連鎖品牌等是其入駐主體,主要滿足公眾的普遍性需求。
發展“後街經濟”可以為打造城市標誌性商圈提供新動能。首先,可協力主街,提升商圈能級。連片發展是打造世界級商圈的不二選擇。目前北京主要商圈缺乏商業空間縱深和厚度,升級改造的單個項目與街區規劃、城市更新單元之間的銜接性不足。在減量發展背景下,需以“後街經濟”為突破優化商圈發展格局,提升商圈規模和輻射範圍。其次,可迎合消費導向,動態優化商圈業態配置。消費升級趨勢下,傳統商業街區發展多元化特色商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目前北京主要商圈的業態配置與消費需求仍存在一定程度錯配,難以滿足全客層的細分需求,且商圈主街與周邊街區業態有明顯斷層,周邊人口消費需求難以就近釋放,需依托“後街經濟”完善商圈功能配置,提升消費能級。最後,可兼容多重發展目標,促進商圈功能全面升級。城市核心商圈具有“城市會客廳”和“城市形象名片”功能。北京核心商圈空間資產權屬複雜,各產權主體追求“效益至上”造成鋪連鋪、店連店的密集格局,商圈空間的共享效用不足,且整體風貌與城市文化融合不足,逐步喪失了作為城市商業文化開放性展示和體驗空間的功能,需借助“後街經濟”優化城市商業風貌、延續城市文脈、提升區域價值。
國際大都市發展“後街經濟”的典型模式
全球多個大都市的探索實踐表明,“後街經濟”多為“物理空間改造+新經濟模式”的組合形態,同時在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下形成了多種新型發展模式。
眾創後街——新產業的聚集地。紐約第五大道主要圍繞“社區”概念對“後街經濟”進行規劃,以“產業就近聯動”的思路,聚集500餘家科創企業及創新人群,通過嫁接商務與商業,形成了集眾創空間、創意書店、咖啡店、酒吧、精品餐廳、健身房等為一體的完整創新工作生活生態圈,促進商圈區域商業服務業以年均4%左右增幅穩步遞進。
潮牌後街——新品牌的孵化地。東京原宿表參道後街注重利用多樣化商業空間培育壯大本土原創品牌,如,貓街匯集了眾多由年輕“潮客”創立的個性化服裝店和手工藝小店,這些小店大多以較低的租金成本將臨街住宅改造而成,吸引大量時尚潮流年輕人聚集。與表參道的大眾品牌、輕奢品牌、頂級奢侈品牌形成滿足全客層時尚消費需求的梯度化品牌矩陣。
科技後街——新模式的試驗地。倫敦牛津街向“後街經濟”植入創新商業理念和前沿實踐。如,以節能環保為主題將鳥街打造為沉浸式智能道路,通過步行發電感應地磚、清潔空氣長椅等各項新潮技術提升商業街科技感和舒適度,並以配套App鼓勵消費者以步行發電量記錄換取周邊商家折扣獎勵,創新的零售模式聚集了極高人氣,帶動牛津街營業額大幅提高。
網紅後街——新地標的打卡地。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通過對歷史文化資源的商業化改造,發展具備“豐富的文化與空間消費”的“後街經濟”。例如,蒙田大街在保留街區建築歷史風貌基礎上融入現代商業,營造兼具本土風情和時尚風格的消費場景,不僅有雅典廣場酒店、香榭麗舍劇院等經典建築,還集聚了一批網紅餐廳,通過店鋪外立面美化及影視劇拍攝地、社交媒體的宣傳效應,成為香榭麗舍大街商圈的街拍打卡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