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據北京日報報道,北京門頭溝、河北廊坊、天津北辰——在北京精雕集團黨委書記吳愛軍心中,3處廠區組成的“三角形”,穩穩地撐起了產能和訂單。
7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實施,精雕集團把產線搬到廊坊、把研發留在門頭溝,成為最早邁向協同的企業之一。7年後,吳愛軍直言:“我們的製造環節走出去,有了更寬敞的廠房,才有可能讓產能和訂單數迅速翻番。”
25日,本市7個部門聯合曬出協同發展7年成績單,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李文紅介紹,這7年,北京持續增強與天津、河北兩地的協同聯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產業對接協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重點領域取得積極進展,越來越多老百姓和企業成為直接受益者。
2872家一般製造和污染企業退出
銀色的金屬三棱柱表面絲毫看不出縫隙,但其實是由兩塊拼成。其上30多處光滑的曲面完美地組合在一起,間距只有幾微米。這種堪稱極限的工藝由精雕集團研發的精密數控機床實現,全球都少見。
海量的訂單從世界各地飛來,但還須產能足夠。“10年前,門頭溝100多畝的廠房已經不夠用了,可北京土地資源太緊張。”吳愛軍決定到廊坊建廠,新廠址一建就超過了300畝。正是在2014年新廠房啟用後,精雕集團迎來3年爆發式增長,年增長率達到了19%,7年來產量和訂單量都實現翻番。
今年,精雕集團在天津北辰的新廠房也將啟用。吳愛軍已謀劃好,北京人才、科技優勢明顯,就把研發留在北京;天津製造水平高,新產線將布局一批高端設備生產;河北的產線也計劃迎來一輪提升。“我們真正成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受益者!”
伴隨著京津冀三地的產業疏解轉移和對接協作步入快車道,區域產業鏈加快形成。“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一是從源頭上嚴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二是扎實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李文紅說。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累計達2.34萬件,全市累計退出一般製造和污染企業2872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980餘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