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揮國有企業優勢 培育高素質產業工人
http://www.CRNTT.com   2022-01-17 11:54:29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據工人日報評論,國有企業不僅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發揮著“排頭兵”“主力軍”的重要作用,而且肩負著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勞動大軍的時代使命。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國有企業應主動承擔責任,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積極探索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的中國模式,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撐。

  充分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全面加強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引領。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體系健全、黨員比例高的組織優勢,全面加強對產業工人的思想引領,使國有企業始終成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依靠力量。一是通過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廠務公開等企業民主管理制度,讓更多一線技術工人和技能人才能夠參與到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各方面、管理決策全過程,充分保障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二是針對職工隊伍結構的新特點和經營環境新變化,強化國資國企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深入做好釋疑解惑、排憂解難工作,引領廣大職工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三是積極宣傳國有企業積澱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的系列精神,講好國有企業改革創新做大做優做強故事,講好國有企業在重大險情和公共危機中的擔當作為,激勵更多一線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文化優勢,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方針。進入新時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國有企業應充分發揮獨特文化優勢,突出社會主義勞動者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凸顯國企職工在企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在企業中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濃厚文化氛圍。一是通過選樹模範人物,大力宣傳勞模工匠的精神品質和在生產經營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傳承尊重勞模工匠、厚待勞模工匠的優良傳統。二是充分發揮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的示範引領作用,培育多層次、大規模勞模工匠,讓職工能夠近距離感受勞模工匠風采,在企業中形成弘揚勞模工匠精神、加強技藝傳承的長效機制,不斷提升產業工人的榮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三是將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與完成國有企業時代使命任務緊密結合,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技能競賽,激勵更多產業工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建功立業。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人才培養優勢,加快構建有利於產業工人技能提升的制度環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國有企業應充分發揮其在工匠與技能人才培養上的制度優勢,進一步完善技能養成體系和技能傳承機制。一是全面推行新型學徒制,通過校企合作,深度參與開發培訓課程、制定培訓標準、提供崗位實踐等環節,推動培訓內容與生產過程有效對接,讓企業參與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現企業作為重要職工培訓辦學主體的回歸。二是根據企業自身特點積極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推動企業內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國家職業資格相銜接,逐步形成以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主體、各主體公平競爭的社會化技能評價方式。三是暢通技能人才發展通道,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務、管理崗位職級等多種通道相互銜接、相互轉換的管理機制,破除產業工人轉換崗位、職位晉級、發展受限的諸多限制,拓展技術工人的成長成才空間。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收入分配改革導向作用,有效提高一線產業工人收入與待遇水平。國有企業要堅持社會主義本質屬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保持“國企為民”的價值追求和人民屬性。一是要深化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制度改革,通過完善向技術工人和技能人才傾斜的企業工資分配制度,提高技術工人和技能人才的工資水平,讓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職工。二是建立按照技術技能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採取技術創新成果入股、崗位分紅等方式創新技能導向激勵機制,真正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三是全面改善技能人才待遇,確保技能人才在招錄、崗位待遇、職務升遷等方面與學歷人員實行同等政策,讓更多產業工人在經濟上獲得實惠、待遇上得到保障,真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工會組織作用,為產業工人提升技能、創新創造搭建平台。國有企業的工會組織應充分發揮組織優勢、資源優勢、陣地優勢以及教育職能,在產業工人技能形成中彰顯工會作用。一是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發揮產業工會作用,創新競賽方式載體,示範帶動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競賽工作交流融合,使勞動技能競賽成為培育工匠與技能人才的重要通道和平台。二是積極開展以“五小”為載體的各類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把職工技術創新嵌入企業研發鏈條,為產業工人開展技術攻關、技術創新提供更多資源支持,激發產業工人的創造活力和創新動力,在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中發揮廣大職工的主力軍作用;三是扎實開展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師徒幫教等活動,發揮職工學校、技能實訓基地作用,整合不同行業的工藝技術場景和職業教育培訓資源,為產業工人提供實操案例、模擬實訓、工匠講壇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的網絡課程,培養造就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