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遊客在由自來水廠改造的先鋒鑒湖書店參觀。(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數字化時代,在人們閱讀習慣日漸改變、網絡電商搶占圖書零售市場的雙重背景下,實體書店遭遇巨大挑戰。
一些書店堅守本色,也有書店悄然轉型。關閉與重張之間、變與不變之間,實體書店的獨立價值也被重新審視。
面臨多重困境
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發現,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傾向進一步增強,手機移動閱讀成為主要形式。“數讀”比“紙讀”更受青睞的背景下,選擇“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的成年國民不足半數。
在某問答社區上,一則“為什麼大家不願意選擇讀紙質書”的帖子下,有網友回復:“坐地鐵、擠公交,電子書可以隨時讀”,也有網友坦言:“下班回家只想刷短視頻,根本想不起拿本書讀讀”。
除了閱讀習慣的改變,實體書店的市場銷售也受到網絡電商的巨大衝擊。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短視頻電商成為僅次於平台電商的第二大圖書銷售渠道,實體書店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降至11.93%,僅占1成多。資深業內人士三石認為,低價直播模式對實體書店銷售衝擊巨大。有業內人士表示,線上圖書價格比線下平均低20%左右。
此外,不容迴避的是,一些書店從書籍種類、服務質量到環境,都無法滿足當下消費者的需求。
天津市一位實體書店負責人說,實體書店租金等運營成本較高,往往靠“圖書+X”的運營模式,引入咖啡、文創、輕餐飲等才能勉強收支平衡,“多元經營下,一些書店不重視圖書質量,什麼好賣擺什麼。”
有讀者告訴記者,帶著孩子去書店選書,發現書品“參差不齊”,甚至有不適宜兒童閱讀的圖書擺放在少兒圖書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