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兩岸共同市場的理念與實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08 11:31:10  


蕭萬長(右)率先提出構建“兩岸共同市場”概念
  中評社訊╱題:兩岸共同市場的理念與實踐 作者:蕭萬長(台灣),前台灣行政院院長、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

  •緣何提出“兩岸共同市場”的主張?
  •何謂“共同市場”?
  •爲何說“兩岸共同體即一中市場”?
  •如何具體推動兩岸共同市場的實施?

  兩岸共同市場的提出

  今年四月底,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赴中國大陸訪問,他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先生會見達成的幾項共識中,最引起關注的是雙方同意“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

  我在二○○○年底提出了「兩岸共同市場」主張,隔年成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致力於兩岸共同市場的研究與宣揚。當時正值全球化的潮流迅速改變全球分工,而因應這個轉變,亞洲內部新的經濟整合方興未艾。這四年來,我們看到兩岸經貿快速成長,而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快速地在進行著。令人遺憾的是,台灣,這個中國大陸重要的經貿伙伴,這個東亞、甚至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卻無法積極參與這波經濟整合。長遠而言,這對兩岸、對東亞都是一種不利的趨勢。

  台灣在東亞經濟的重要角色

  台灣雖小,但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今年五月十六日出刊的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有一個大專題談台灣經濟,文章形容台灣的中山高從南港到新竹七十公里,隱藏著全球經濟的樞紐。並稱,台灣在全球IT產業的地位無可取代,就如中東石油在全球經濟的角色一樣。

  也許有人會問:現在沒有「兩岸共同市場」,兩岸經貿交流已經這麼熱絡,為什麼還需要這個架構?以下,我將對兩岸共同市場的構想與作用做全面性的介紹,說明兩岸共同市場對兩岸、對東亞,甚至全球的經濟、政治與區域安全的重要性。

  「共同市場」概念的緣起

  「共同市場」概念源自歐洲。在法國外長舒曼(Robert Schuman)的推動下,法、德、意、比、荷、盧等六國,在一九五一年簽訂《歐洲煤鋼共同體協定》( ECSC)。六國將煤、鋼鐵原料統一產銷,破除貿易障礙。煤鋼共同體也成了今日歐盟的雛型。

  為什麼歐洲經濟合作從煤、鋼開始?德法兩強間一向存著芥蒂,舒曼深知,讓想統一的歐洲聯邦出現,要先破除德法間的敵意。而煤鋼正是整軍備武的重要指標;若兩國煤鋼都統一生產處理,正是破除兩者敵意最好表徵。一九五○年,舒曼發表宣言指出:「(統一的)歐洲的實現將透過一些具體作為,進而展現真正的團結而達到。」煤鋼共同體就是他要促進統一、和平的歐洲聯邦之具體作為。

  這項構想帶來的經濟成就非凡,短短八年間六國鋼鐵產品的產量增加七成五,工業產值增加五成八。這項成功經驗刺激了歐洲進一步的經濟整合,一九五七年六國在羅馬簽訂《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EEC),大家習慣稱之為「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之後進一步整合為「歐洲共同體」( EC)。六國成功地協調了農產品價格、去除彼此間貿易關稅,統一對非會員國的關稅。

  一九八六年EC決議在九二年底完成「單一市場」。九十年代歐洲各國致力於貿易障礙的排除、經濟政策的統一,更加強在社會政策、國防外交政策的協調。一九九九年歐洲中央銀行成立,歐元誕生,二○○四年歐盟大幅擴張十個新會員國加入,目前總會員國共二十五國。

  最近,歐盟憲法未能順利通過,讓歐盟前景蒙上陰影。不過,不能否認的是過去五十年來,歐洲致力於統合的努力,為歐洲帶來長期的和平與繁榮。

  歐盟刺激全球區域整合風潮

  歐盟整合帶動了全球區域整合的熱潮。美國開始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接著又成立亞太經合會(APEC)。二○○○年以來,東協加速整合,朝歐盟模式邁進,預定在二○○八年達成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東協與中日韓三國的「東協加三」,於一九九九年宣示要成立東亞自由貿易區(EAFTA),預計在二○一二年成立。去年中國與東協發表「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之貨品貿易協定」,提出「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架構,雙方計畫在二○一○年建立自由貿易區。而日本也在同時提出東亞經濟共同體(EAC)的想法。

  歐盟對台灣的啟示

  歐洲統合經驗以及後續的區域整合風潮對兩岸有什麼啟發?

  首先,兩岸和平的維繫,一方面要有想像力,能創造出新機制來解決爭端、促進合作;另一方面,這個機制若要能持續、並擴大影響,它必須要有現實的基礎。舒曼「煤鋼共同體」的構想能具體落實,是因為它在經濟上創造出實質的利益,讓參與共同體的國家及人民,身受其惠,進而讓這個經濟合作計畫擴大、吸引更多成員加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