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訊╱題:中國經濟向消費拉動型轉變 作者:陳強(北京),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
經過「十五」規劃四年多的努力奮鬥,中國經濟增長已經穩定地進入新一輪上升期,預計「十五」期間GDP年均增速將超過「九五」時期百分之八點三的水平,二○○五年人均GDP將超過一千三百美元。預計「十一五」期間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將保持在百分之八左右。按二○○四年不變價格計算,二○一○年GDP將超過二十一點五萬億元人民幣,折合二點六萬多億美元;考慮到人口增加因素,人均收入一千九百美元左右,與目前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一千九百二十美元大體相當。中國將進入一個比較穩定的發展通道之中,成為一個在全球經濟中舉足輕重的經濟體。但這一前景的實現,是建立在內需增長特別是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基礎上的。中國經濟增長將開始從前二十年的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
消費需求從調整蓄勢走向升級領跑
投資、消費和外需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十五」期間,中國投資和出口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增長呈典型的二輪驅動特徵,而消費卻始終處於蓄勢和調整狀況。在投資、出口需要休整的情況下,「十一五」期間消費應該且必須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發揮領跑的作用。
外需增長動力減弱
一九八○──二○○四年期間中國出口持續高速增長,在全球主要出口國中的排序迅速上移。二○○四年,中國進出口貿易超過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出口國和進口國。二○○二年至二○○四年,中國貿易依存度年均提高十個百分點,這在世界各國中是絕無僅有的。如果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將遠遠偏離正常水平。隨著部分產品比較優勢的變化、貿易摩擦高發期的到來和基數較大後增長減速等因素的出現,前二十多年出口對增長所起到的顯著帶動作用今後有可能減弱。從外資看,目前在一些高增長的行業中,外資的比重已經較高,同一行業中有多家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激烈競爭;這種狀況使外商投資企業近兩年在中國市場上的盈利水平持續下降,而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競爭加劇和盈利空間縮小,會減弱外資進入的動力。目前來看,未來幾年外商在華投資仍然會保持較大規模,但增長速度會明顯降低,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帶動力會下降。外需留下的缺口,必須依靠內需來彌補。
投資增長已近極限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成長,可以說是一種GDP資本超分配和投資拉動主導型的發展模式,即依超低廉的勞動力和快速集中的土地資源,在短時期內迅速形成和積累交通、城市基礎設施、廠房、設備等社會和產業資本,從而推動經濟高速增長。二○○四年投資在GDP中比重已經上升到百分之五十一點三,按今年一季度的投資增長率,二○○五年全年可能會超過百分之五十三。這麼高的投資率,在英、法、德、意、美的工業化過程中從沒有見過,在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工業化過程中也沒有出現過。過高的投資率,加劇了資源的緊張和短缺,加大了物價上漲的壓力,使經濟運行繃得過緊。如果按照現在的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增長模式繼續走下去,「十一五」期間的資源、能源瓶頸制約將更突出,中國經濟增長也將因此走入死胡同。因此,「十一五」期間,我們必須實現從投資型增長向消費型增長的轉變,否則就會爆發生產過剩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