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兩岸心戰60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1 00:13:28  


大陸空飄台灣的宣傳海報、傳單。
  在最柔軟的人心處,兩岸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國民黨敗退台灣以來,海峽兩岸的宣傳戰就再也沒有停過。60年間,喇叭、廣播高聲喊話,“糖衣炮彈”空飄海飄,還有那躲在被窩裡偷偷聽的鄧麗君...

  “台灣之音”見證兩岸關係變遷

  “中共空軍官兵弟兄們,你們好,我是播音員×××……”

  一個聲音,來自台灣的聲音,正以無綫電波的形式向大陸發射。

  這是自20世紀中葉開始的兩岸對峙時期,“反攻大陸”不能的蔣介石轉而借助廣播向大陸發動宣傳戰。擔當此任務的台灣“中央廣播電台”(以下簡稱“央廣”)專門成立了大陸廣播部,播音員們向“中共空軍官兵弟兄”等大陸軍民廣播的內容,不外乎攻擊共產黨、美化國民黨。

  時至今日,“央廣”仍在向大陸發射無綫電波。不過,隨著兩岸關係的回暖,其廣播內容早已擺脫冷戰模式。1998年,成立70周年的“央廣”改制為獨立的財團法人,隨後呼號也改為“台灣之音”。

  轉眼間,“央廣”無綫電波見證的歷史又增添10年,它也成為觀察兩岸關係變遷的一個側面。

  “炸不死”的抗日之音

  “台灣之音”的出生地不在台灣,而在南京。

  1928年8月1日,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廣播無綫電台”的“央廣”,在南京國民政府的中央大禮堂揭幕。蔣介石發表致辭說:“為我們宣傳總理的三民主義,使之發揚光大。”

  當時,這家隸屬於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廣播電台,就設在中央黨部後院。它采用呼號XKM,每天下午、晚間各播音一次,共3小時,內容有演講和新聞,所有新聞稿均由中央通訊社提供。

  電台成立不久,日本開始大舉侵略中國,“央廣”隨即成為國民黨重要的抗日輿論武器。其播音內容增加了最新戰況報告,並籲請全中國同胞踴躍向前綫捐獻物資。 1932年擴建完成後,“央廣”播音功率達75千瓦,成為東亞地區最大的廣播電台,電波有效播送範圍覆蓋了日本、東南亞等地。

  南京淪陷後,“央廣”在重慶等地建台,多次躲過轟炸,成為“永不消逝的電波”。日本人對此十分不解,在報紙上寫道:“我皇軍飛機大炸重慶,那裡的青蛙全部炸死無聲,為什麼中央電台還是叫個不停?”“央廣”也因此被稱作“炸不死的重慶之蛙”、“重慶怪放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蔣介石通過“央廣”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詔告全國及全世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