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達則兼善天下”
--從區域觀點看中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及經濟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20 17:21:18  


 
  要充分利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平台

  擁有2000億美元資本金的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生不逢辰,初期的投資全部損手。加上美歐各國對主權基金諸多疑忌,中投公司的代表需要公開強調沒有興趣在戰略地位明顯的領域(如石油、航空、電信和基礎設施)投資,以安撫普遍的敏感情緒。因為樹大招風,中投的最佳策略,還是投資於國內企業。

  我們害怕人家平買我們的資產,為何自己不買,即時保住股市,然後再通過它們,對外進行明顯是業務性的併購,重點應該是資源性業務,如江西銅業與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收購加拿大北秘魯銅業公司全部股權、中國鋁業宣佈買入力拓英國上市公司12%股份、中鋼集團公司收購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Midwest公司等,都是較成功例子。

  這些都是香港上市公司,香港這個國際金融平台需要充分利用,包括有效監管和良好管理。中投、QDII、甚至香港的外匯基金,可採取類似巴菲特的較進取策略,購買美國一些實業性大企業的高級債券(seniordebenture)。這些有實力的企業,萬一出事,高級債券通常可換為股權,乘機廉價把它們兼併了。

  中國應致力朝東盟發展

  數據顯示,中國今年第一季度跨境併購交易總額達到285億美元,相當於去年同期的4倍多。海外併購已成為中國企業拓展海外業務、增強國際競爭力、擴大國際影響的重要手段。在這方面,日本更為進取,正大舉在美國市場趁低吸納。

  但是根據以往經驗,大熊市有所謂“90%定律”,即是從牛市領峰下跌90%,才會回升。日本撈底行動似乎過早,中國毋須如此冒進。而從長遠的戰略考慮,以至短期的作用,中國應致力朝東盟國家發展。從感情上和需要上,這裡的政府和企業都會較歡迎中國資本的進入,承繼十年前金融風暴中國的負責任行動,中國要清楚表明並非乘人之危,目標在於貫徹“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積極穩定東亞經濟和政治,促進地區發展,共同富裕。

  客觀上,此舉會鞏固中國在地區的影響力,和為人民幣成為亞洲貨幣作準備。因此,傳聞的中、日、韓600億穩定基金,是一著好棋。在這方面,以香港與東盟國家和企業的傳統緊密關係,必將能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應該採取緊急措施全面清理對外金融投資

  總的來說,中國這一大筆外匯儲備,以包括兩岸四地的自保為主。目前,應該採取緊急措施,全面清理對外金融投資,密切觀察各項投資的損失情況,及時做出必要的處理,“先為不可勝”。對於台、港、澳,北京只須擺出姿態,願以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為大中華地區銀行系統的後盾,便基本上有足夠的保護作用。其次是保障東亞地區的全融安全,之後才考慮幫助美歐,向外投資。而這一切,也都是建基於明年經濟增長不低於8.5%。

  明年經濟形勢惡劣危機逼使中國加速調整發展戰略

  按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經驗,美歐經濟的衰退很可能會來得既快且深。最高峰時,美國就業人數減少了25%,GDP下跌了30%,經濟衰退維持了48個月才開始逐步回復增長,七年之後才回復舊水準。高峰期全球工業國失業總人數為5000萬。於此看來,2009年經濟情況會十分惡劣,之後好幾年都不會興旺。

  事實上,自今年初,中國出口的增長已經明顯放緩。過去幾年過分依靠出口促進經濟增長,外貿依存率高達67%,已告一段落。中國必須加速經濟增長方式、增長戰略的調整。這正正就是十一五規劃和十七大新發展模式的要求,簡單的提法,就是把經濟增長的動力盡快轉移到內需上來。

  很可惜,過去兩年的內需增長,主要體現在樓市和股市。危機逼著中國加速往正確方向轉型,這是戰略調整契機。

  現在三農情況已經有所改善,佔中國人口近六成的鄉鎮居民購買力得以提升。自金融海嘯出現以來,政府已採擴張性的財政及金融政策,“抗通脹”轉向“保增長”,加強刺激內需。跟以往不同,重點已經不再是抓生產性的項目和有關的交通運輸、通訊、電力等基建;更加著力“以人為本”,抓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環保等,逐步邁向節約型社會,循環型經濟的方向,貫徹科學發展觀。

  這裡將出現一大堆新的增長點,加速企業提升和產業結構轉型。再加上經濟基本運行良好,夏糧豐收,國際原油和其他原材料價格回落,通脹威脅解除,明年經濟能維持8.5%的增長應該不成問題。

  10月中結束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解放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將及時大量釋放農村消費力,但如要進一步提速,和在未來兩三年保持增長速度,則有待財政及金融政策進一步放鬆。有學者提出中國需要取消信貸額度,逐步大幅降低利率,將準備金率降低到10%以下,通過下調準備金率釋放相當於約3萬億元的流動性資金,以及在未來兩三年內通過發行國債,實施高達8千億元左右的財稅刺激計劃等,推動中國經濟加速。

  溫家寶總理最近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目前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有利條件很多。世只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認為,“即便是世只經濟出現放緩,但中國經濟增長仍然是快速的。中國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港澳台形勢相對較好

  再看一下港澳和台灣,9月18日金融海嘯出現之後,出現了股市下跌、銀行擠提、“迷你債券”崩盤等。完稿時雷曼迷你債券還在處理中,但是其他同類產品不斷出事,目前連具體規模有多大都未清楚,遑論解決了。台灣股市隨全球大市下跌之外,暫時未見有其他大問題,在其詭異不安的內部政治環境中,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澳門金融也不見很大的沖擊。

  現在看來,迷你債券首先是個國際事件,再次是一個區域事件,這是美國次貸危機通過衍生工具全球化的惡果之一。因此,其最低限度的解決,也起碼是區域性的。正正因為如此,這是一個標準的“囚犯兩難”(prisoner’sdilemma)處境,只須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某一家銀行,基於某一種原因,與其客戶達成某一協議,全地區的所有銀行都要與所有客戶達成協議。

  目前看來,東亞地區的迷你債券問題不會超過50億美元,數額不算太大;牽涉銀行超過16家,這損失大部分銀行都能負擔得起,少數有問題的小銀行,會由大銀行兼併了而解決。中間大概會出現一些如擠提之類的折騰,但基本上不致失控。

  不過可以肯定,有關投資者必定蒙受不同程度的損失,而區內銀行元氣大傷,銀根抽緊,經濟雪上加霜,已不在話下。台灣的2009年經濟預測,國民產值增長可能會低至3%。有預測香港明年經濟增長只有1.8%,甚至有預測會於某些季度出現負增長。

  台港澳這3個地區,中央政府責無旁貸。澳門作為一個以賭業一枝獨秀的50萬人小城市,過去幾年發展過速,並且過分依靠內地遊客,適時鞏固一下,問題不大。台灣及香港,出路在於加速與大陸經濟一體化。事實上,整個東盟的出路也如是。這裡,香港與內地有CEPA,東盟與中國有“10+1自由貿易區”。最近台灣當局也表示不抗拒與大陸簽訂CEPA協議,此舉宜快不宜慢。

  香港和台灣,憑著與東盟國家傳統的緊密關係,香港可以發揮金融和商貿服務的平台,台灣也會因與大陸關係良好,而不再受東盟國家抗拒,大力南進。“達則兼善天下”,有這兩翼的配合作為對東亞投資、貿易和地區合作的平台,中國穩定東亞經濟的努力當事半而功倍。在這考慮底下,北京適宜鼓勵香港作為中國談判隊伍成員,同時也是一獨立關稅區的身份,參與“10+1”會議。作為其中一個切入點,香港應主動參與國務院已經批准立項的“北部灣經濟區”,和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機制。在即將來臨的國際大蕭條中,誰能挺得過去不倒,之後便有好日子過。全球經濟東移,將成定局。

  客觀形勢未明中國過於進取和過分保守都不適宜

  附帶一提,美國掀起這一場金融及經濟特大危機,當中美國上下的反應,包括兩黨總統候選人和選民的表現,已經把美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威信耗費了很大截。全球政治和經濟潮流向左轉,經濟重心朝亞洲轉移,美國的全球霸權正快速沒落,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中國作為一個亞洲的成功社會主義國家,已身不由己地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現今客觀形勢未明,規則在改變中;主觀上,中國一時之間也未準備好,過於進取和過分保守都不適宜。這裡的建議屬於溫和進取,主要是基於這一考慮。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8年11月號,總第131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