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南海I號”沉船打撈工程全揭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1 17:10:24  



  ◆“南海I號”大事記

  ●1987年8月,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廣東陽江海域尋找東印度公司沉船時,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撈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認為可能與海上絲路有關,引起世界矚目,該船被命名為“南海I號”。 

  ●1989年,考古部門對“南海I號”正式展開調查。 

  ●2001年4月,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 

  心聯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水下考古專業隊員共12人,搜尋和定位沉船遺址。 

  ●2002年3月至5月間,水下考古隊再度下水,對海底沉船進行挖掘,打撈出文物4000多件。 

  ●2002年下半年,《“南海I號”整體打撈及保護方案》開始制訂。 

  ●2003年10月,廣東省文化廳召開《“南海I號”整體打撈及保護方案》專家論證會。 

  ●2003年11月,廣東省副省長雷于藍主持召開會議,規劃、立項“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建設項目。 

  ●2004年3月,廣東省發改委同意籌措資金,在陽江市海陵島十裏銀灘建設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2005年12月28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開工興建。 

  ●2006年6月17日,國家文物局原則通過了《“南海I號”整體打撈及保護方案》,該方案由廣東省文化廳負責組織實施。 

  ●2007年1月,廣東省專門成立了“南海I號”整體打撈指揮部,由副省長雷于藍任總指揮。 

  ●2007年1月,考古隊前往沉船海域開展打撈前最後一次海底勘查。 

  ●2007年4月8日,“南海I號”整體打撈工程正式啟動。●2007年7月,“南海I號”沉船有望浮出水面。

  ◆背景資料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位於陽江海陵島“十裏銀灘”上,是建國55年來廣東省在廣州地區以外投資最大的文化項目,總投資1.6億元,占地13萬平方米,博物館藏品規模確定為3萬件。根據“整體開發、原地保護、就地展示”的原則,博物館的建設注重海島和海灘的原始地貌和 

  自然生態。博物館于2005年年底開始興建,今年6月封頂,預計年底對外開放。 

  據悉,廣東海上絲綢博物館是由五個不規則的大小橢圓體連環相扣組成,整體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古船的龍骨。博物館主體工程的靈魂是“水晶宮”,為一巨型玻璃缸,水深12米,其水質溫度及其他環境與“南海I號”沉船所在海底位置完全一致,“南海I號”沉船打撈出水後,將從海底平移到“水晶宮”內,供人們觀賞,遊客將可以看見水下考古工作者潛水發掘打撈文物示範表演,其模擬海底環境對古代木質沉船保護、展示及考古研究作業的展示方式在世界範圍內不多見。 

  遊客有多種方式參觀“南海I號”:一是通過地下一層的水下觀光廊(“水晶宮”兩側通道)環繞參觀;還可以進入全景觀察艙,經過電腦對軌道的設置,感受趣味盎然的全方位觀察模式,進行三維參觀;還可以站在水晶宮的樓面參觀,樓面距沉船最高23.6米,站在樓面上將對沉船一目了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