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訊/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15日載文《“漢語熱”助中國年輕人走出國門》,摘要如下:
當2000年填報高考志願時﹐唐國芳沒有選擇能讓她在中國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獲得一些優勢的電腦或工商管理等熱門專業。相反﹐她選擇了一個新開設的、報考學生不多同時也讓她的父母大惑不解的專業──對外漢語教學。
同樣讓她父母感到不解的是﹐她决定在畢業後接受到泰國教習漢語的工作。但是對這位今年27歲的來自廣西桂林的年輕人來說﹐到國外工作兩年非常有意義。她說﹕“我知道我要是留在國內﹐我的人生道路就已經有人給我設定好了﹐可我要是到國外生活﹐我會對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唐國芳如今在曼谷附近的一所國際學校教一群8歲大的孩子學習漢語。
中國新一代的赴外工作人員大都年輕且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迫切希望到國外游歷﹐獲得新的經歷。儘管西方國家向全球各地派遣英語教師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數以千計的中國年輕人發現﹐到國外教授漢語現已成了越來越可行的獲得海外經歷的途徑。來日回國時﹐他們也會發現﹐海外的經歷讓他們脫胎換骨﹐擁有了全新的國際視角。今年31歲的劉世茗(音)2005年至2006年期間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從事過一年的教學工作。她說她想走出中國﹐看看外面的世界。對中國人來說﹐到國外旅行已經變得比以前容易了﹐但還沒有到易如反掌的程度﹐因此她覺得到國外教學是一個瞭解世界的好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