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中國在危機中重新尋找發展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3 11:33:47  


  中評社香港2月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當地時間3日刊文說,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中國儼然被視為是有別於美國和西方的發展模式。應當對這次危機對中國所帶來的風險及其包含的機會作深度思考。如果危機促成社會制度建設和經濟發展新模式的確定,那麼中國外部的影響力的性質就會得到根本的改觀。 

  文章摘錄如下:

  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中國儼然已經被很多人視為是有別於美國和西方的發展模式。在一些敏感的人的眼裡,中國和美國所代表的兩個發展模式已經處於較量之中。儘管整個世界還處於危機之中,各國政府都在想方設法救金融、救經濟,但很多人已經在提問中國在未來世界金融秩序重建過程中能够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金融危機以來,有人讚揚中國,有人批評中國。但無論是批評者還是讚揚者,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心態,就是對中國的高度期待。 

  在當今世界上,很少有像中國那樣樂觀的了。西方的危機還沒有看到底,中國本身的危機依然存在,但從政府到民間,已經呈現出相當樂觀的情緒。很多人已經在開始預測經濟什麼時候回彈了。 

  樂觀情緒非常重要。沒有了信心,經濟活動就很難恢復正常。舉個簡單的例子說,如果沒有信心,人們就不會去投資,不會去消費。從這個角度來說,政府有責任激勵社會的信心。 

  當然,客觀上說,中國也有很多因素促成人們的樂觀。中國政府和西方政府在對付危機的能力上不同。美國和西方政府只有金融杠杆,而無經濟杠杆。但中國政府兩者都有,除了金融杠杆之外,中國的經濟杠杆可以通過巨大的國有部門得到發揮。再者,美國政府和大多西方政府都是赤字政府,而中國政府的財政狀況良好。可以說,中國政府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比較富有的政府。 

目前內需比外貿重要

  但也很顯然,也有一些人的樂觀情緒並沒有多大的理性。有人看到美國西方倒下去了,就樂觀起來。但客觀的現實是,別人的倒下並不意味著自己能够站立下去,更不用說是去拯救他人了。 

  在西方,看到中國表面現象的人總是擔心中國模式會取代西方模式。但是比較理解中國體制運作的人則深不以為然。

  前些時候,一位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並曾經效勞克林頓政府的美國經濟學家,當問到中國在應付全球經濟危機的作用時強調,如果中國人民銀行不能改變到目前為止所扮演的美國和西方貿易“清算銀行”的角色,那麼中國在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作用就會非常有限。 

  這位教授指的是中國外向型經濟對中國本身和世界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受外貿驅使,整個金融體系也是為這個外向型體系服務的。 

  出口型經濟創造了大量的外匯,再用外匯購買西方的諸多金融產品。結果如現在所看到的,中國購買西方金融產品一方面促成了西方金融市場的“腐敗”,但同時也因為購買金融產品而受到巨大損失。 

  這也就是一些西方政治經濟人物指責中國的其中一個原因。這些指責儘管並沒有道理,但卻值得中國的思考。 

  外向型經濟增長依賴於出口,依賴於西方市場。在過去的30年裡已經形成了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模式。這次危機告訴人們,無論是要解決危機還是要長期的發展,都不能依賴於西方市場,依賴於西方消費者。必須主要依靠自己,就是說要建設一個內需型經濟體。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