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印或使世界轉向“東方體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3 05:50:25  


6月15日晚,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會見印度總理辛格。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美國《世界政策雜誌》季刊2009年夏季號載文《東方體系正在崛起?》,摘要如下:

  問題不再是中國、印度和亞洲的崛起是否將影響世界政治,而是力量和影響向亞洲的轉移將如何改變全球事務。國際政治預言家研究中印的發展軌跡,大多數觀察都集中在亞洲實力的增長可能如何影響國家物質力量的分配和使用。

  力量很重要,但國家間政治還涉及理念的競爭。力量和理念的相互作用決定了和平、外交和戰爭,影響著人類的安全和福祉。由於力量向東方轉移,亞洲的喜好和理念影響世界政治的機會比以前更大,有可能代替西方主導的普世原則。也就是數百年來所謂的“威斯特伐利亞”(westphalian)和“後威斯特伐利亞”概念,形成新的“東方體系”(Eastphalian)。

  在現代國際關係史上,大部分時間裡西方力量和理念都占據主導地位。在三個半世紀前就《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進行談判的歐洲人很難想像他們打造了最終囊括全球的體系。在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歐洲建立了主權國家,每個國家都控制自己的人民和內部事務。

  從這個結構產生了主權,主權國家平等、不干涉別國內政等原則。西方力量和理念主導世界事務的這種模式一直持續,甚至在西方國家為了推行民主、市場經濟和保護人權而開始背離威斯特伐利亞原則時也是如此。

  西方在二戰後極明顯地採取了該種後威斯特伐利亞策略一一這是在西方力量和理念至高無上的國際關係結構中的一個有歷史意義的變革。中印作為大國的崛起以及亞洲作為影響力中心的崛起,讓亞洲國家有了在世界事務中發言的機會,而不受西方喜好的左右。

  亞洲所支持的理念中如今仍具有生命力的是中國、印度和緬甸1954年首次共同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由於亞洲國家大都經歷過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因此五項原則在那裡獲得普遍支持,而且至今仍頗有影響力。維護主權、互不干涉、政治平等以及經濟互惠被認為是亞洲外交的特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